|
台灣海峽位置重要,但隨著國際地緣政治變化,台灣的戰略價值已不復從前。 |
中評社香港11月1日電/旅加台灣學者牛震在剛出版的《中國評論》月刊十一月號發表專文《台灣的戰略價值與前途選擇》。作者指出:“台灣地處在近鄰中美日諸強國的中心,在諸強鄰中台灣是弱小,無力自主自己命運,其戰略價值是屬於強國的,任何一強國擁有台灣將威脅另外強鄰。台灣四百年歷史從未獨立自主安排自己的存在。”因此“台灣最好的選擇是在兩岸現狀下與大陸和解合作共處,這才是台灣永久和平穩定生存發展必走的路。”文章內容如下:
台灣地理位置正位於限制中國海軍進入太平洋的咽喉重要位置,向西是控制中國大陸沿海北起渤海灣南至汕頭近3,000公里的海岸線港口軍事活動最重要的海洋軍事堡壘,是掌握台灣海峽從東北亞到東南亞海上交通的孔道。過去60年尤其是冷戰年代的歷史,台灣在美國控制之下,曾發揮了圍堵中國最顯著作用。進入21世紀由於中國的崛起改變了西太平洋的戰略格局,台灣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價值產生了滑坡現象,此一現象自1970年代起隨國際格局的演變,台灣的戰略地位便起了化學式的迭減作用。
台灣戰略價值的浮沉史
台灣的戰略價值基礎建立在兩種情況上:一是“亂”,包括中國內部亂,國際形勢亂。有“亂”才潛伏著戰爭,有戰爭美國掌握的戰爭傭兵台灣才有價值;二是中國國際地位弱,美國用台灣制約中國的崛起,可節省下美國本土戰爭資源,美在戰略上獲得最大利益,提高了台灣傭兵價值。
台灣對美國戰略價值最高值是50和60年代。當時中共政權成立不久,尚沒有立穩腳步從事建設,國力虛弱,即遭遇韓戰威脅被迫參戰;60年代美國又開闢了越南戰場,直接威脅中國,其間中國內部政治混亂(文化大革命),台灣便有了美國制約中國的最高戰略價值。迄至70年代是台灣價值轉折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簽署上海公報、聯合國中國代表權換位、越戰結束、以及中美建交這四件歷史大事改變了國際格局,便沖垮了台灣戰略價值基礎。雖然美國用“台灣關係法”彌補對台灣戰略價值的操作籌碼,然因中國的國力日漸強大,仍然難以挽回台灣價值迭減趨勢。80年代末所發生的六四事件,亦因中國堅持走經濟建設為主軸的和平政策,美國利用台灣牽制中國根本無從發揮。未來台灣的戰略價值將取決於中美關係發展而定,台灣完全沒有自主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