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2月6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社評說,經過多日的鏖戰,三合一選舉結果終於揭曉,其中最為外界矚目的縣市長部份,國民黨贏得十二個,民進黨則奪回宜蘭,表面雖然維持平盤,但民進黨得票率大增,對國民黨不能不說是大警訊。
今年僅有十七個縣市進行選舉,較往年少了六個,民進黨雖只贏得四個,但藍綠得票一消一長,差距只有二、三個百分點。就個別選區而言,在選前被外界認定的四個“特級戰區”,國民黨只守住新竹縣,民進黨保住嘉義縣、贏回宜蘭縣;無黨籍則贏得花蓮縣。看起來國民黨輸得較多,但花蓮仍然是藍軍人馬,對於未來“總統”大選影響應該不大。換言之,從整體來看,民進黨似乎已經從二OO八年大選失利的陰霾走出,大致上又回歸藍綠基本盤。
社評說,會造成如此的結果,原因十分複雜。就國民黨來說,大環境不佳,顯然是國民黨選情不如理想的首要原因,由於馬英九就任之後,遭逢全球金融海嘯肆虐,台灣受到嚴重衝擊,以致施政不如預期,馬英九和政府滿意度都大幅下挫,儘管在政府的努力下,台灣經濟已經漸入佳境,但刻板印象已經形成,對國民黨自然十分不利;其次,這次敗選的宜蘭縣長呂國華,其實政績不差,但他本人拙於口才,平日政績宣傳不夠,選戰又被對手在童玩節上大作文章,處處陷於被動。
至於馬主席的寶劍是否生锈?應該是誇大其辭。無可諱言,馬主席或許無法像四年前那樣能夠隻手回天,力挽狂瀾,但是他的加持,仍然是重要關鍵,特別是新竹縣,原本外界普遍看好被國民黨開除的張碧琴,但在馬主席鍥而不捨的努力下,邱鏡淳最後反敗為勝。
社評說,民進黨部份,能夠守住南部三縣市,嚴格說來,並不是因為民進黨的比國民黨候選人優秀,而是選區結構使然,嘉義、屏東、雲林等地傳統上都是民進黨的鐵票區,綠盤本來就大於藍盤,而在藍營中,地方派系的力量又往往大於黨部,以致非但在提名作業時受派系牽制,在競選過程中,黨部也使不上太多力,失利自然是意料中事。
此外,我們必須指出,國民黨雖然能夠確保十二個縣市,但是許多地方與民進黨的差距都不太大,尤其是選前看好,認為可以篤定獲勝的澎湖,竟然一路糾纏,相差不到幾百票;桃園原本預期可以大贏十萬票,結果不到五萬票,新竹市、台東縣和嘉義市等地,也都是認為可以輕鬆獲勝,最後卻是小贏收場,如此固然顯示民調結果與實際選舉結果相很遠,更顯示國民黨的安全選區越來越少,未來“總統”大選,國民黨必須步步為營,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輕忽大意。
社評說,更重要的是,除了政府必須積極興利除弊,加速消除民怨之外,國民黨也要冷靜檢討這次選舉的結果,為什麼選前的評估與實際相差這麼多?為什麼選民會支持既未真心改革也未徹底反省的民進黨?為什麼馬英九這麼努力輔選,國民黨候選人的選情卻拉抬不上去?顯而易見,國民黨必須痛切反省並記取教訓。未來任何選舉,任何候選人,都不能只靠馬主席一人的光環,而是要真正做到馬主席所說的“選舉不買票、問政不腐化、執政不貪污”,唯有正派清廉、勤政愛民的候選人才是勝選的保證,否則,選民未來還會用選票繼續教訓國民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