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士康事件,反映了很多台商的共同問題,不是郭台銘一個人要頭痛而已。
|
中評社台北6月4日電/這一陣子以來,郭台銘當然是眉頭深鎖,但他可不是“斯人獨憔悴”,很多台商也隱隱感受到這一波難題的傳染效應。此事雖不至於嚴重到如王金平說的,“郭台銘的問題也是‘國家’的問題”,但富士康事件是一縮影,反映了很多台商的共同問題,不是郭台銘一個人要頭痛而已。
聯合晚報社論指出,談論這個議題,首先不要添加無意義的臆測。華人世界對此話題已經繪聲繪影,冒出來各種風水、甚至靈異的說法了,倒是部分西方觀察家願意作持平之論,強調應以科學態度研究自殺現象,在男女性別、城鄉差距、貧國富國、乃至宗教信仰等變數上都有再深入理解的餘地,目前還無法為富士康的“自殺謎團”下定論,當然更不宜故意渲染。
從富士康本身的環境條件和管理哲學來看,有人辯護富士康並非血汗工廠,也有人謂中國大陸的大型工廠非軍事化管理不可。但無論如何,僅從富士康最近迅速為員工全面加薪一事看來,過去的勞動條件和整體勞動環境,都已到了必須變革的關頭。事實上,這本來就是整體的大勢所趨,中國大陸以廉價勞動力支撐,作為全世界消費市場的加工廠,這一現象已經產生了微妙的變化。大陸工資上漲的壓力本來就在蠢蠢欲動,富士康引爆這波風潮之後,其他台商企業多少也面臨壓力。就算回到台灣,勞工團體追著電子業老闆抗議的畫面不時出現,可見勞動條件的問題不可能再用傳統思維和權宜手段打發。
富士康事件是否將促成台商的回台潮,尚有待觀察。但至少對台灣的啟示而言,台灣正尋思邁向“黃金十年”,其中包含了設置特定自由經濟區的構想,則過去的加工出口區的發展策略,利弊之點都有可參考處,社會變遷的因素尤其不能不加入考量。富士康事件已突顯,勞工政策和勞動環境是當今必須謹慎規劃的因素,不宜、也不太可能再以廉價人力、甚至更廉價的外勞作為利基。高捷的泰勞“暴動”事件曾重傷台灣形象,富士康事件如今亦受矚目,企業主要重新思考、因應此一新情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