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3日電/此次“聖元乳粉疑致兒童性早熟”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因媒體報道而起,因有關政府部門不當反應而放大
《新世紀》周刊報道,“在這次媒體的全面報道中,我們幾乎是全身赤裸站在全國公眾面前。”在8月15日衛生部新聞發布會之後,聖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下稱聖元)董事長張亮在一封公開信中如是感嘆。
猶如疾風暴雨般的媒體報道和公眾拷問,將聖元推到風口浪尖。衛生部為此專門就“聖元乳粉疑致兒童性早熟”事件舉行新聞發布會,稱聖元奶粉與性早熟無關聯。
然而,公眾疑慮並未完全消除,各方在此次事件中的角色更是耐人尋味。
滯後的反應
“聖元乳粉疑致兒童性早熟”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因媒體報道而起。
7月11日,湖北一家電視台採訪武漢市江夏區1歲多女孩小菲(化名)的母親,“曝光了小菲所食用的奶粉”。這則新聞沒有引起太多公眾的注意。
8月5日,人民日報旗下《健康時報》以“女嬰早熟誰之禍”為題報道稱,包括小菲在內的三名武漢女嬰,一直食用某品牌奶粉,身體出現早熟特征,乳房開始發育。奶粉商家代表去小菲家看望時要給2000元錢,被拒絕。中華醫學會小兒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江澤熙教授等三位當地專家並未確定奶粉是導致女嬰性早熟的“元凶”,但均建議三名女嬰停用此品牌奶粉。
隨後,鳳凰網和《東方早報》等直接點出聖元的名字,國內外多家媒體紛紛跟進。於是,聖元奶粉和“性早熟”被人們聯繫在一起。
此時,聖元奶粉是否真的激素含量過高、僅有三例女嬰能否說明問題等種種存疑之處,很容易被大家忽視。尚未從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陰影中走出來的中國媒體和公眾,在奶粉安全問題上的神經極為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