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6日電/日前,學者王小魯測算出2008年我國城鎮居民被統計遺漏的“隱性收入”高達9.26萬億元,其中5.4萬億元是“灰色收入”。國家統計局網站連發兩篇署名文章,稱上述統計存在偏頗,推算結果明顯偏高。昨日,王小魯又就此做出回應。
王小魯:灰色收入5.4萬億
廣州日報報道,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發表的一份調研報告中提出,2008年中國的灰色收入達到5.4萬億元,這個數據將人們的視線再次引到國民收入分配差距上來。這份報告得到的數據與官方統計數據相差很大:2008年中國城市家庭人均收入應為32154人民幣,比官方數據高出90%。但這一大幅度增加主要是被最高收入居民的收入拉高了,而高收入居民未納入統計的收入中,很大部分是灰色收入。
“隱性收入”被王小魯定義為從他的研究中估算出來的全部家庭可支配收入(2008年是23.2萬億元)和官方統計的家庭可支配收入(2008年是14萬億元)之間的差異。在2008年“隱性收入”有9.3萬億元。“灰色收入”被定義為他估算的可支配家庭收入,和由經濟普查中估算的資金流量為依據,計算出來的可支配家庭收入(2008年是17.9萬億元),在2008年“灰色收入”的金額是5.4萬億元。
王小魯指出,中國存在著如此龐大的“灰色收入”也意味著整個經濟規模實際上更大,但勞動報酬佔GDP的比重更低,收入差距更大。
統計局回應:推算結果明顯偏高
據新華社電,國家統計局網站連發署名文章就居民收入統計與調查方面的問題做出回應。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施發啟博士在文章中稱,該測算結果在調查樣本、計算方法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值得商榷之處,最終的推算結果也明顯偏高。
文章認為該調查樣本量太小,代表性不足。該項調查共包括家庭樣本4909個,約為國家統計局的城鎮住戶調查樣本量的7.6%。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住戶處處長王有捐在文章中說,該項研究中所採用的分析方法“恩格爾系數法”在當今中國似不足以作為推斷居民收入的主要依據。當前中國消費結構與發達國家較為穩定的消費結構相比變動較大,而且恩格爾系數的變化是多因素影響的結果,不能單把這一變化歸結為收入因素一方面的影響。
王小魯回應:房價是最好的例證
王有捐以房價為例,質疑王小魯通過外部數據驗證隱性收入的嚴謹性。就此王小魯指出,按國家統計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計算,我國城鎮居民的房價收入比一直在10倍左右,住房市場卻持續火爆,這始終是國內外研究者面對的一個不解之謎。
王小魯稱,唯一能夠作出解釋的是,部分高收入家庭的統計收入遠遠低於實際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