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15日電/東方早報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倪峰的文章指出,在過去的一年, 中美關係讓人感到有些糾結,不僅兩國間一些傳統的結構性矛盾(戰略互信問題、經貿問題、人權問題、台灣問題)相當的凸顯,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問題。例如,隨著美國“重返亞洲”步伐的加快,中美關係顯示出越來越多的競爭性。中美關係之所以出現這些狀況,國內學界有相當充分的討論,歸納起來基本上有五大原因,一是由冷戰結束以來中美關係的基本性質決定的,兩國“非敵非友”的狀態使中美關係總是沿著一條“起伏不定”的軌跡發展;二是與金融危機的部分緩解有關,當美國應對金融危機的主題詞由“救市”轉變為“就業”之後,原先的“同舟共濟”就更多地讓位於其他的考量;三是2009年中美關係的“高開高走”讓雙方都有了些過高的期待值;四是2010年是美國中期選舉年,美國國內政治的介入使中美關係更加複雜化;五是在後危機時代中美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一些重要變化,這些變化導致雙方戰略思維和民眾心理髮生微妙變化。
結合以上5個方面的原因對2010年的中美關係加以再審視,我們會隱約地發現,當前中美關係出現的波折似乎不是偶發的,而更像是後金融危機時代的背景下中美互動新方式的一種預演。一方面,中美關係在全球政治中的權重正呈加速上漲之勢;另一方面,隨著中美兩國整體力量對比的變化、美國對中國力量上升的日益敏感以及中國對自身利益的堅守,中美關係的競爭性增加了。這就導致了這樣一個悖論,一旦中美關係出現波動將會對亞太地區乃至整個世界帶來越來越多的連鎖反應,總之,中美關係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複雜,越來越難以管理。這或許是過去一年的波折向人們昭示的有關中美關係的一道深刻命題。目前,兩國政府已經深刻認識到破解這道難題的重要性,各種重大的國務外交活動正在兩國間緊鑼密鼓地展開,努力使中美關係重回穩定的軌道。
在全球化背景下,日益深度相互依賴的中美兩國走向所謂“大國政治的悲劇”絕非歷史的宿命,但兩國如何從歷史的邏輯走出來的確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戰略眼光,需要雙方都付出艱辛的努力。以下幾個方面或許是雙方在今後一段時間需要重點加以關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