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報:台灣食品界被兩名學徒打敗之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5-31 12:10:48  


不僅食品界慘遭重創,消費者受害情形更難以估計。
  中評社台北5月31日電/今天是D-day,台灣“衛生署”訂定的“黑心起雲劑終止日”。飲料、果醬、果凍、膠囊及粉狀等五大類疑慮食品若未附檢驗證明及切結書,均不准販售。但依最新進度,化粧品類也宣告淪陷了指甲油、香水兩區,戰線仍在延伸。

  聯合報社論指出,這次起雲劑風波,已知有兩百多家廠商、五百多件商品遭黑心塑化劑汙染,不僅食品界慘遭重創,消費者受害情形更難以估計。最令人扼腕的是,禍首的“昱伸”和“賓漢”兩家企業負責人是師出同門的學徒,兩人憑著卅年前學得的一身“調毒”手藝,竟能瞞天過海騙過許多標榜“生技”、“養生”的知名企業,將有毒黑心產品源源不絕餵給消費者食用。這真是台灣食品界的奇恥大辱。

  昱伸和賓漢負責人接受偵訊時,都推稱“過去師父就是這樣教的”,一人更狡辯“東南亞的人來台不會水土不服,因為他們吃的東西更毒”。表面上,兩人看似只是無知;實際上,從其變更配方、篡改名稱的作為,可看出他們都有明知故犯的惡意。這種以危害同胞身體來牟取個人利益的商人,卻把責任推給師父,真是人性的淪落。

  一個黑心師父,調教出兩名黑心學徒;但放任他們為害如此之大的,卻是許多把關人失職所致。維護食品安全,原本不能只委諸業者的良心及道德,而是要靠科學技術驗明鑑真偽,並透過行政體系的層層把關機制,堵住惡意的洪流和無心的漏洞。這兩百多家廠商在推出自己的新產品時,照理說一定要經過各種效果測試及成分分析,但為什麼五年多來沒有一家廠商發現自己產品中有毒性化學物質?

  普通的飲料也就罷了,許多“中鏢”廠商是以生技、養生、促進發育為號召的產品。這類企業,理應有更先進的研發設備,有更精密的檢驗儀器,以及更嚴格的把關機制,以確保購買其產品的消費者能夠受益。不少知名大廠更在宣傳中誇稱雇用了多少碩、博士從事先進研發、做過多少回科學實驗,證明自己的產品確實有效;結果,他們卻把毒物餵進消費者肚裡。兩百多家現代化廠商一同栽在有毒起雲劑裡,無數碩博士同敗在兩名黑手學徒手下,證明食品企業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已極薄弱,這是令人擔憂的事。

  不止食品業的科學化驗破功,衛生體系的專業把關也形同虛設。遭汙染的五百多種飲料食品,上市前一定需送樣給衛生部門化驗;其中只要有一名檢驗員具有足夠認真的精神,這個案件就不必等五年才被發現。遺憾的是,我們連期待五百分之一的機會都成奢求。再說,塑化劑雖僅列為第四類毒物,依法也要申報流向;卅年來只要有人追蹤昱伸和賓漢的供銷紀錄,即可發現毒劑被摻入食品,但這裡卻是一頁空白。更可議的是,揭發此案的女英雄著手調查此案時,還出現署內化驗儀器不敷使用的糗事。“衛生署”從食品法令、執行力、到檢驗設備都還留在上個世紀的標準,如何承擔得起現代食品的維安任務?

  對台灣品牌而言,這次事件是一項嚴重的警訊。在兩岸的競爭中,台灣企業一直以自己產品的高品質自豪,認為“台灣製造”就是品質優良的保證。如今,大家卻看到大批台灣食品從大陸賣場被下架,大批台灣食品被堆在大陸各地港口無法進關,這景象情何以堪?

  兩個黑心老闆汙染了台灣食品界半壁江山,誠罪不可恕;但他們戳破食品檢驗形同虛設的面具,是更值得潛心反省的事。包括行政部門的把關不力、食品界的利益掛帥與敷衍了事、食品立法與社會脫節,乃至藍綠惡鬥導致公務員專業精神的萎靡,都是幫助昱伸和賓漢毒物流散的共犯結構。今天這個D-day,我們的任務不僅要掃除塑化劑,還要找回失去的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廿一世紀的食品被黑手學徒玩弄於股掌,是台灣之恥。而我們要對付的敵人,絕不會只有塑化劑一樣!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