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賣點,還是需要時間?開放已滿月餘的赴台個人游交上了一份無法令人滿意的“答卷”。
中國台灣網消息,作為首批開放的三個城市之一,上海赴台個人游開放至今僅有約500人成行,料想中的火爆遲遲沒有出現,旅行社人士無奈言道:“現在的報名情況,遠達不到之前設想的每日500人的上限”。
赴台個人游究竟緣何遇冷?眼下,兩岸旅遊業界共同關心起這個“新生兒”的前途問題。
12日,記者專訪浦東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盛九元,聽他為赴台個人游“把脈開方”。
北京、上海、廈門,是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游首批試點的三個城市,從之前的“團進團出”到如今的“個人自助”,上述三地均走在了大陸各城市的前列。“正因為這樣,這裡的居民很多早已有了赴台旅遊的經驗,‘個人游’對他們的吸引力明顯不足。”
盛九元表示,大陸遊客普遍對台灣的情況不夠了解,而台灣觀光業者又未能提供明確的旅遊主題,這就使得赴台個人游的內容顯得很空泛,“‘個人游’的游覽內容與團進團出其實並無太大差別”。
在盛九元看來,有內容還需要會“講故事”。“就像去杭州西湖,誰都知道我們不僅要看風景,還希望聽到風景背後的故事,台灣也要學會‘講故事’。”他說,台灣觀光業者應學會將人文歷史與當地風景相結合,“會講故事才能吸引人”。
記者還發現,導致陸客赴台個人游興意闌珊尚有心理因素作怪。此間的一項出行調查顯示,陸客臨行前常擔心自己在台的言行被當地媒體捕捉放大。一位剛剛旅行歸來的上海遊客告訴記者,“在台灣期間,我時時提醒自己,要特別留意說話和舉動,就怕遇到有台灣媒體採訪。”
對此,盛九元認為,“個人游”需要一個更為寬鬆的環境,這不僅指辦理證件手續的便捷,也包括以更為平和的心態看待對方。
雖說當前遭受冷遇,可若說起後市,此間各界倒也信心滿滿。
上海中青旅副總經理周迎風將遇冷歸結於“市場尚未準備好”。他認為,6月底才開放,無論是證件辦理,還是產品提供,各方準備都略顯倉促,“外加7、8月又是暑期,台灣天氣炎熱,待到9月漸漸步入旺季,人數翻番相信不成問題”。
來自上海市出入境管理局和旅遊局的數據也顯示,目前上海辦理大陸居民往來台灣通行證及個人簽注的市民約有萬人,可成行人數僅相當於辦證人數的5%,攜程旅行網港澳台產品經理李金星表示,“市場還需要時間消化這批遊客,如今遊客都選擇避開‘台風季’,預計會在第四季度達到出行峰值”。
同樣看好的還有盛九元。他說,“赴台個人游雖然仍有問題需要解決,但是前景樂觀,現在就評價它為時尚早,未免顯得急功近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