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與美國的財政風險相伴而來,加劇了全球投資者的不安情緒,國際金融動蕩加劇,金融危機開始向債務危機進一步演化。
危險已擴散到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從2011年9月開始至今,很多新興市場國家都遭遇到了資金流出的壓力,中國也不會獨善其身。歐債危機蔓延深化觸發了人民幣連跌。當前,中國應對歐債危機最為關鍵的,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跌停”不等於人民幣貶值
中國經濟周刊報道,受全球金融動蕩影響,不久前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匯率經歷了10多個“跌停”。對 “跌停”,我們要有客觀的認識。從表面上看,人民幣交易價格是觸及跌停,但跟同期相比,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還是穩中趨升的,從2011年11月30日到12月15日,大約升了0.3%~0.4%。
而且,匯市和股市跌停不同,股市跌停基本沒有交易,有行無市,但匯市即便是跌停的情況下,央行還可以在跌停價格上提供流動性,促進成交。所以,跌停並不等於人民幣匯率貶值。2011年人民幣匯率的總體走勢仍是比較堅挺的。
從近期一些指標來看,人民幣匯率正趨於均衡水平。這為人民幣匯率進入有升有貶的雙向波動奠定了市場基礎。此外,人民幣匯率預期也出現了分化,過去是單邊預期,現在也出現了貶值預期。
目前人民幣匯率的波動主要是外部衝擊引起,中國經濟基本面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經濟還在朝著預期的調控目標發展,比如經濟增長放緩、通貨膨脹下降、國際收支趨於平衡、貿易順差減少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調控的目標,包括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中國經濟雖然受外部影響比較大,但是目前面臨的壓力只是階段性的和暫時的。同許多國家開始出現衰退相比,中國的經濟走勢依然比較穩健,只要中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人民幣就不存在貶值基礎。
還應該看到,目前人民幣出現的貶值壓力,與前段時間國外唱空中國有關。
全球金融動蕩之後,不少輿論認為資金流向新興市場是一種風險,人民幣也被認為是風險資產。過去多年來國際資本一直做多中國,現在終於有機會做空中國了,所以,國際上有人就借題發揮,放大了中國很多事情,比如經濟放緩、房地產市場調控,本來是中國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但卻有人認為出了問題;比如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外界只看政府的債務而忽視政府的資產;比如民間借貸,其實只是個別城市、地區的情形,等等。
當然,這些情況也告訴我們,市場並不是一個單邊的市場。人民幣匯率向來同時存在貶值和升值的因素,只是在某一階段某種因素占了上風。
歐債危機的蔓延深化並觸發了人民幣貶值的壓力,未來這種壓力將持續多久,得看中國能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假若中國經濟形勢良好,國際收支就不存在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