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志雄表示,公司透過研發生物芯片提供基因檢測服務。(香港文匯報) |
中評社香港3月19日電/香港開拓創新科技的路途漫長而崎嶇,新晉小型科研企業更要面對市場認受性偏低的困局。香港文匯報報道,特區政府為扶持業界發展,正透過“兩招”拆解困局,除了推動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先行先試”帶頭使用本土科研產品,2月“出爐”的預算案公布優化對科研企業的援助,把科研“現金回贈計劃”的資助金額“加碼”兩倍,措施生效短短逾1個月,成效已立竿見影,每月批出申請急增62.5%至26宗、涉及金額更飆升逾10倍至553萬元。有企業表示,增加資助使科研工作加快1年完成,增加市場競爭力。
科研成果絕非一朝一夕能收成,既要動用大量資金,又要從失敗中不斷嘗試才有成果,產品化後往往會面對市場認受性偏低的挑戰。創新科技署助理署長鍾沛康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稱,理解業界面對的困難,當局去年起已採取措施鼓勵政府部門及公營機構“先行先試”使用本地科研產品,為香港科研企業建立口碑,以便他們打響名堂。
“多管齊下”銀彈勉業界開發
教育局目前正試用由應科院研發的電子書,供香港學校使用;路政署亦試用本地研發的發光二極管街燈。鍾沛康表示,單靠“先行先試”成效不足,當局要“多管齊下”增加撥款鼓勵業界積極推行科研開發。他表示,港府自2007/08年度透過創新及科技基金批出4.83億元,直至2010/11年度撥款增至7.49億元,未來當局會繼續透過撥款支援業界進行科研。
“小企研究”貸款增至600萬
今年“出爐”的財政預算案公布,下月起把“小型企業研究計劃”的貸款上限,從400萬元增至600萬元,研發成果推售時出現虧蝕毋須償還的安排,則會繼續沿用。同時,上月當局把“現金回贈計劃”的資助比例“加碼”兩倍,由佔研發開支的10%增至30%,措施推出逾1個月,申請宗數和批出資助額急增,從過往平均每月批出約16宗、涉及約48萬元,增至上月錄得的26宗及553萬元。
曾申請有關資助的高通基因診斷執行董事曾志雄表示,優化後的資助計劃有助將研究進度加快半年至1年完成,及早商品化推出市場,增加競爭力。他稱,過去曾獲當局資助300多萬元研發可同時檢測沙眼衣原體、淋球菌和解支原體的基因生物芯片。該公司原訂今年內再就新研究申請400萬元,但因應港府“加碼”,申請金額將增加至600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