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跟過去兩年各個城市財政收入紛紛爆出“開門紅”不同的是,今年頭兩個月,一些地方政府的賬本已經不那麼好看了。比如,北京市副市長吉林透露,今年前兩個月,北京市財政收入呈現負增長,到3月20日仍然是負增長0.9%。不僅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城市,財政收入都出現了罕見的負增長。
地方財政現負增長增速降低為經濟調控必然結果
今年以來,工業利潤下滑,製造業低迷,發電量等反映經濟速度的指標都不太樂觀,有觀點說,中國經濟延續去年第四季度的減速態勢基本已成定局。而財政收入的下滑,不過是經濟增速進入下滑週期之後的一種表現而已。各地方政府無疑都意識到了“手頭”越來越緊的嚴峻形勢,有人把它歸結為房地產調控導致的直接負面效果,於是藉機鼓吹要為樓市鬆綁,但顯然這種片面的看法並不可取。一旦地方政府不能忍受一時之痛,擺脫不了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經濟轉型的任務就遲遲不能取得進展。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國務院參事湯敏博士帶來評論:地方財政如何在困境中尋找突破。
今年前兩個月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財政收入都出現了負增長。有觀點說,主要是樓市調控,房子賣不動了,所以帶來地方財政收入大大縮水。那麼地方政府收入減少,應該是哪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呢?
湯敏:今年前兩個月的財政減速跟整個經濟形勢都非常有關係,因為中國政府確定今年GDP增長比去年要低兩個百分點左右,從去年的9點多現在減到7.5%,所以頭一個季度會下降是意料之中的事,也是國家的發展目標。過去一段時間經濟增長太快,造成通貨膨脹,另外由於樓市的泡沫造成一些投資過快等等其實存在很大的弊病,所以經濟放緩當然財政收入也會放緩。
另外,今年整個國際形勢也不是特別好,比如出口行業由於國際經濟的低迷造成了一定壓力。
第三,今年的春節的因素也不能忽視,因為今年的春節是在1月份比較早,造成一定的數據扭曲。總體上來說中國經濟下滑造成財政收入增速降低是必然的。
現階段為經濟必要調整過程 不可放鬆房地產調控
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都保持非常高的增長速度很多年了,20%甚至於30%以上。現在增長速度突然變為負增長或者是低增長的狀態,我們應當如何來看待這種變化呢?
湯敏:首先我覺得這是一種必要的調整過程,因為我們要藏富於民,如果財政增長過快,勞動者的收入和企業的利潤就會減少一些,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如果財政的收入減少過快,很多的民生工程等等開支也會有問題,所以理想的狀態是財政收入的增速跟 GDP的增速加上通貨膨脹大體上相同。過去連續十幾年財政增長過快,現在把它短期內做一些調整,我覺得這完全必要的,特別是現在中小企業比較困難,財政減稅等都會造成財政暫時減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