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8日電/無論希臘的反緊縮政策大遊行、大選結束而政府難產,還是英國的執政聯盟在地方選舉中遭遇慘敗,都讓世界格外關注歐洲國家依靠何種政策才能從債務危機泥潭中拔出腳來的話題。
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就如何才能擺脫危機,堅持緊縮派和強調增長派在整個歐洲吵成一團。究竟是緊縮還是增長,還成了對全世界經濟學家的智力測驗,一向不甘寂寞的美國經濟學家也隔洋喊話,試圖開出藥方。
英國的緊縮派指出,目前西班牙失業率接近25%、希臘的自殺率在上升、英國經濟陷入了二次探底,儘管“緊縮政策危險、必須打住”的呼聲越來越高,但是緊縮政策是各國的唯一選擇。
對於有人提出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緊縮派辯稱,這固然是醫治衰退經濟的經典出路,正常情況下不失為好主意,但在目前歐洲,其可行性受到充分質疑。
堅定的德國緊縮派認為,只有在穩固金融基礎上的增長,才能促使經濟向前發展。具體來說,就是要改變赤字財政的現狀,要削減開支,減少債務。
主張刺激增長的美國經濟學家則認為,歐洲誤診了自己的症結,因而設計了錯誤的應對戰略。揮霍性赤字財政並不是歐洲問題的原因,歐債危機的根源在於,2008年以來的危機破壞了各國的金融體系,使它們無法發揮刺激與服務作用,並最終導致增長停滯。高額赤字只是表征而非病因,治標不治本,常常對“病人”更危險。因缺乏增長而導致債務問題惡性循環,在此前提下越緊縮越錯誤,正確的決策應是刺激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