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2日電/“一套房把三輩子的收入都掏進去了。”5月18日,依文企業集團董事長夏華和噹噹網董事長俞渝在“商界木蘭”年會上向任志強抱怨房價太高。任志強反問夏華:“一個房產項目從開發到最終完成要好幾年,你做一套衣服用多久?再說,胸罩那麼大一點,要好幾百塊錢,按平米算,比房子貴多了。”
《證券日報》報道,任志強此番言論一出,眾人皆愕然,短短四日在新浪和騰訊微博上以“任志強 胸罩”作為關鍵詞就能搜到相關微博近10萬條,由此可見網友對此話題的極度關注。
在房價居高不下,許多人望房興嘆時,任志強發出“胸罩比房子貴多了”的論調,有人認為這“不僅輕浮,更是失當”。
任志強的此番言論,其背後的邏輯在於:做房地產的成本高,所需人力物力和時間都比做衣服、胸罩要高出許多。但這兩樣東西實際上根本沒有可比性,任志強先生只是和大家玩了一招“偷換概念”。而網友以及媒體對任志強觀點的反駁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一駁:量價標準不同,能類比?
“胸罩”和“房子”,這樣的對比從邏輯上看似正確,其實卻完全站不住腳。因為兩個不同行業的不同商品,其量價的標準是不同的,胸罩的量價標準是“件”而非“平米”,商品房的量價標準是“平米”或是“套數”,正如我們不會用“一平米”黃金(1376.00,-1.60,-0.12%)去衡量“一平米”的商品房的價格,同理,以“一平米”的商品房和“一平米”的胸罩去比較,也難說明商品房是貴是賤——為什麼比較單位是以“平米”,而非以“套數”去計算呢?
二駁:投資品和消費品,能類比?
從經濟學意義上講,商品房並非純粹的消費品,而是具備投資屬性的。縱觀中國經濟發展史,房子一直是人們規避風險、尋求價值兌現最為有效的商品。尤其是在當代中國,住房還兼具社會保障的屬性。而胸罩是一種普通的易耗消費品,兩者雖然都適用需求定理,但是,投資品的稀缺性會破壞價格理論中效用達到最大滿足度後需求下降的假設,而胸罩作為服裝的折舊速度則很快。因此,用消費品市場來分析商品房會帶來解釋上的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