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4日電/日前,在媒體針對“最難就業年”進行的一份調查問卷中,“找工作是否動用過關係”一項,成了受訪者頗為關注的焦點。調查顯示,約有21.5%的受訪學生承認自己為求職動用過“關係”。此外,還有21.5%學生因為“關係”、性別、戶口等因素,在今年求職時有過“被擠掉”的經歷。
《新京報》報道,北京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大四畢業生李同學直言,自己求職不順的原因就是沒有“關係”。沒有“關係”的應屆生該如何尋出路?一名負責就業輔導工作的老師表示,學校應根據學生意願,建議部分缺乏“關係”的應屆生到二三線城市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觀點
1 沒“關係”應去二三線城市
北京一家預算公司的古經理坦言,雖然公司層面會盡可能考慮平等對待每個求職者,但現實是,“關係戶”往往能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獲得工作機會。
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生陳同學說,如果一個畢業生關係不硬,在同等條件下的競爭中總是無法勝出。進不了一線城市,到二三線城市也挺好的,那邊機會多,也更需要大學生去揮灑自己的青春。
對此,北京一家重點院校負責就業輔導工作的馮老師說,對於家庭貧窮、缺乏“關係”的家庭,學校會給予一定經濟補貼,並根據學生意願建議去二三線城市或者基層實現人生價值,例如做“村官”。
2 二三線城市也“拼爹”
“不管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都有‘拼爹’的現象。”中國就業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葛玉好,支持廣大應屆畢業生前往二三線城市就業,因為這是趨勢,但他不認為一個學生因為沒“關係”,就非要去二三線城市工作。
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生丁同學稱,二三線城市更看關係,我進的這個二線城市單位今年就進來9個人,聽說一半有關係。想進一些大型國有壟斷企業也靠關係,我舅舅就在這樣一個單位,每次查進來的應屆生背景資料,肯定都有關係。
葛玉好說,大學生要認清這種現實,以樂觀的態度選擇企業文化更為開放、平等的企業就職,畢竟自身能力才是大學生求職時最為重要的方面。
3 有“關係”也會選二三線城市
武漢一所重點高校研究生會的副主席劉同學,曾組織就業輔導講座。在他看來,負責就業輔導工作的老師會重點考慮學校的整體就業率,而非針對每個學生作出具體建議。
雖然他在一線城市缺乏用得到的“關係”,還在去年下半年求職屢屢因“關係”不硬而碰壁,但他認為,一線城市值得他去闖闖,“大不了闖不下去再回二三線城市。”
據其介紹,像他一些在意向單位有過硬內部關係的校研會同學,也會選擇留在武漢等二線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