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7月23日電/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世間繁華難久,本是常態,但曾是全美第四大城的底特律宣告破產,仍然令人心驚,也提醒台灣必須自我警惕。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底特律過去是國際間著名的汽車城,在鼎盛時期,汽車工廠的生產線日夜趕工,不斷吐出閃亮簇新的轎車運往全球各地。汽車工業不但為政府帶來獲利與稅收,也讓大量人口得到就業機會。
但今天的底特律,工廠停擺、人口外移、全市有近八萬廢棄空屋,蕭條殘破宛如鬼城。昔日的輝煌早已渺不可尋,如今更因為無力承擔債務而宣告破產,成為美國歷來破產的最大都市。其實,底特律的下坡路已經走了六十年,時間這麼長,期間理應有很多機會可以挽回頹勢,結果卻始終無法自救,原因有三:產業未能轉型、治理不佳、財政負擔過重。
首先,這個汽車城,因為太依賴單一產業,以致於,成也汽車,敗也汽車。在國內外市場,美國汽車都遭遇與日本汽車的激烈競爭,並且逐漸敗下陣來。美國汽車工會勢力強,成員福利好,退休條件優渥,結果對產業主造成沉重成本負擔。
而當美國的汽車業開始萎縮時,底特律因為把雞蛋全放在這個籃子裡,沒有力圖多元轉型,創造更多產業活動,經濟命脈也跟著汽車生產線一起凋萎。而金融海嘯幾乎讓美國大車廠全倒,則可謂壓垮底特律的最後一根稻草。
上個世紀五○年代底特律的人口還有近二百萬,但六○年代開始出現產業外移,加上種族衝突治安不佳,人口紛紛搬遷,加上汽車業陸續進行多波自動化、外包以及裁員,底特律在失去唯一的經濟支柱後奄奄一息,廠商外移讓就業機會減少,地方政府稅收也減少。底特律因此愈來愈沒落,到現在人口剩下不到七十萬,超過八成是黑人,三分之一處於貧窮狀態,失業率約五分之一。
底特律的另一個問題在治理,沒有及早推動產業轉型,先就影響了底特律的發展基礎。而稅收減少導致公共服務品質下降,治安敗壞公共服務品質低落,貪污腐敗更是令人搖頭。結果菁英人口與產業外移,政府稅收更形減少,造成難以掙脫的惡性循環。
而財政惡化則是讓底特律破產的導火線。底特律政府十年來一直舉債應付各項支出,民選官員還濫開福利支票,導致債務不斷膨脹。金融海嘯房市崩盤,虛幻榮景一夕破滅,目前底特律立即的財政缺口為三億八千萬美元(新台幣一百一十四億元),長期負債則達二百億美元(新台幣六千億元)。即使現在破產重來,未來如何取得成長的新動力,仍令人懷疑。
從底特律的例子可以看出,城市發展一定要適時轉型,不能指望靠著一項產業就可以永遠吃下去。全球競爭如此激烈,如果不能培養出靈活應變的能力,以及多項有競爭力的產業,就很可能因為商機轉移而走向沒落。
台灣亦復如此,在這個工作全球流動的時代,沒有所謂“百年科技城”這回事。昔日高雄的加工出口區,如今已經不復盛況;而現在的新竹科技園區,又有誰敢拍胸脯說有多少年的榮景?以製造業為主的城市,不懂得因應趨勢力圖轉型,就可能被淘汰而走向蕭條。
和電子產品短暫的生命周期一樣,台灣今天看似風光的重點產業,可能很快就會出現疲態。如果不能及早掌握趨勢走向,積極發展其他適合的產業,讓台灣經濟進一步轉型,我們可能會發現台灣這一截火箭燃料燒盡後,後續再無新的推力,結果是從高空無量下跌。
產業轉型需要政府以前瞻觀點通盤規畫,除了作出正確的選擇,也必須有足夠的執行力持續推動。這項工作不會有短期的政治收益,但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十年後則是大勢已去救都救不回來。底特律如果有給台灣一點啟示的話,就是警覺台灣廿年來根本沒有扶植出重要的新產業,如果再不積極轉型成長,再盛的繁華富足也可能很快凋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