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電/山西有個少年很“非常”:2歲會加減乘除,5歲上學,7歲上初中,13歲考上清華,讓望子成龍的萬千家長感慨是“神童”,自嘆子不如人。
《羊城晚報》報道,然而“神童”媽媽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說:“真不是謙虛,我兒子絕對不是神童,沒什麼特別的,像他這樣的智商、家境的孩子,在中國有千千萬萬。孩子可塑性強,全在於大人引導,小時候慣下壞毛病,大了就不好糾正了。”
1、老成得讓清華校長吃驚
13歲,是很多孩子小學畢業、剛上初中的年齡,可山西省河曲縣的範書愷,現在已經在清華大學讀大一了。他不是特長生,而是通過參加普通高考被錄取的。
如果晚出生一周,1999年12月24日出生的範書愷將再創紀錄:他將成為清華大學首位“00後”大學生,而“00後”進入清華讀書的高峰,只有5年後才會出現!
今年8月21日,範書愷來到清華大學報到。戴低度近視眼鏡、初中生模樣的範書愷,面對記者採訪有問必答,條理清楚又有主見;聽人說話時,他會目不轉睛直視對方,想打哈欠也強忍住,如果他嘴裡嚼著東西,就堅決不開口說話。見此場景,在場的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吃了一驚”,覺得範書愷“少年老成”,談吐舉止表現得與年齡段不相符合。
至今,即使面對電話採訪,範書愷也十分禮貌地回答問題,假如沒空,他會客氣地講明原因;假如對方反覆要求,他會再三解釋,實在沒有辦法,才會說“我真要掛電話了”。
範書愷開始拒絕父母送他到北京,最終因媽媽說“半年都見不到你了”才心軟同意,但入學手續全是一人操辦。
在清華一個多月來,從小在家就做家務的範書愷,把床鋪、衣物收拾得井井有條。大學第一次班會上自我介紹,範書愷說:“大家可以說我小,其實我不小。我的心理年齡跟大家一樣大,大家不要把我當小孩子看。”說這番話時,他瘦小的身體包裹在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新生文化衫裡,衣服的肩縫落在他的肩膀下面。他的額頭上布滿坑坑窪窪的痘印,嘴唇兩邊長著絨絨的胡須。
一位同班男生還是忍不住感慨:“我小時候跟範書愷長得一模一樣。”引來全班笑聲一片,範書愷有些尷尬。
2、普通卻不凡的養育方式
範書愷老家在山西河曲縣,家很普通:爸爸範相是縣交警大隊的普通職員,媽媽王靜是普通老師,爸爸畢業於山西農業大學,英語、語文很厲害,媽媽畢業於沂州師專化學系,現在教初中物理。兩人工作時間彈性大,有空教範書愷。
王靜大學畢業就在一所山村小學教書,生活十分艱苦。範書愷從小就跟媽媽在學校吃住。半歲時,媽媽就教兒子認識動物、看圖說話。和別的媽媽不同,王靜從不說“狗狗”、“貓貓”等幼兒用語,一開始就教規範的語言,錯了就反覆教,從來不訓斥。
在山村教書,王靜深深領悟到,孩子要成才,家庭要溫馨,父母要多引導孩子。她說,其實在窮山村,有很多小孩子很聰明,也很努力,但父母整天吵架、鬧離婚,連孩子讀書的書桌都舍不得買,讀書環境太差。農村孩子就像山裡的野草,自生自滅。
“我的孩子決不能這麼過!”雖然身在小山村,但王靜有空就教孩子,陪孩子玩,即使兒子讀高中了,她也堅持每天去接孩子,與他談心、聊天,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在聽大人講故事中磨礪心智。
範書愷剛出生時,爺爺奶奶提出,要來帶孩子。王靜與丈夫商議後堅決不從,“在山村教書的經歷讓我明白,孩子應該自己帶,爺爺奶奶比較溺愛孩子,教孩子知識也有些力不從心。生了他,就要對他負責,要一步步地陪他走下去。”王靜說,帶兒子很辛苦,現在看很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