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電/港媒稱,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未來,牽動著全球的神經,中國改革的前途,影響著世界的福祉。隨著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臨近,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世界級經濟學家羅伯特.蒙代爾和詹姆斯.莫里斯,先後接受了文匯報記者採訪。他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持樂觀態度,讚成中國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蒙代爾希望中國提升金融服務和自由度,而莫里斯則提醒中國,慎行信貸資產證券化,中國銀行業提升自身素質更為迫切。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有“歐元之父”美譽的蒙代爾開創了先鋒性的最優貨幣區理論,並開啟了經濟學領域中供給學派的研究浪潮。近年,他亦將目光投到中國,對人民幣國際化、匯率等問題提出獨到觀點。
伴隨著人民幣在國際支付市場占有率不斷攀升,人民幣未來國際化的前景如何,備受關注。蒙代爾曾提出,貨幣國際化是一把雙刃劍,國際化貨幣一方面有著巨大利益,它提供了相對無限流動性,增加了鑄幣稅收入,一國的貨幣政策可以相對自主;但另一個方面,貨幣國際化也會帶來潛在的負擔和風險,比如國際收支逆差、高債務,進而引發國債和貨幣的信任危機。因而一國貨幣國際化的潛在風險是必須要考量的。
對於記者的提問,人民幣國際化是否會跳脫這一舊有模式,蒙代爾認為人民幣貨幣國際化有利有弊,但目前人民幣首要考慮的是如何完善金融服務、金融技術和金融自由度。
蒙代爾認為,一國貨幣,即使是最強大國家的貨幣,要想成為世界性貨幣需要花很長時間。英鎊直到從霸主的位置上跌落,才有了大量的英鎊債務。美國在1880年就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經濟總量,但是到一戰前,美元還不是當時主要的計價貨幣。甚至在19世紀20年代以及30年代,紐約都沒有倫敦早已擁有的國際金融服務。這一情況直到二戰才開始改變,當時的英鎊難以維持兌換,紐約才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資本之都。
蒙代爾預測,中國未來即使不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擁有能夠取代倫敦、紐約、香港的金融服務。同時,中國也需要發展出一個開放的資本市場,並將一些銀行私有化,允許更多的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市場。
“貨幣可兌換性隻是人民幣國際化途中的一個方面,金融技術以及自由度是另一個方面,同時中國有沒有意願和能力去像美國一樣,成為一個世界經濟主要的淨債務人則是第三個因素”。即使人民幣的國際化趨勢不可阻擋,蒙代爾仍然更傾向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由需求而非供給所決定。
建言IMF圍繞DEY 設計匯率體係
蒙代爾一直主張最好的經濟體係是一個以固定匯率為基礎的穩定國際貨幣體係。在2012年,他也曾建言IMF,綜合人民幣、美元、歐元三者匯率設計世界貨幣體係,讓其成為後布雷頓森林體係時代的備選方案,由此可以創建一個穩定的貨幣區,基準匯率也會相對穩定。
“如今美元和歐元是世界經濟中的兩大巨人,人民幣在不遠的將來也會加入DEY(Dollar、Euro、Yuan)的三巨頭時代。隻要將其中任何一者排除在外,整個世界經濟闆塊就不夠完整。IMF應該把DEY定為一個重心,圍繞此中、美、歐三貨幣設計一個固定匯率體係,全球的貨幣體係將能有所改革”。
在外界對中國經濟放緩表示擔憂的情況下,蒙代爾仍然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中國曾經推出的應對危機的財政刺激計劃非常成功,因為無論如何中國都有許多需要發展和提升的項目,推出刺激政策隻是意味著將這些項目的實施提前到當下而已。這是一個明智計劃的核心。”同時,中國也有機會刺激國內欠缺的消費,“中國的低內需和它所擁有的GDP並不相稱,如果中國的內需能夠釋放,我對中國經濟將非常有信心。”
獲得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經濟學家莫里斯向記者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形勢樂觀,人民幣交易紅火,國際化之路也在逐漸拓寬。令他持謹慎態度的,則是中國開始試行的金融資產證券化試驗。在美國發生次貸危機後,中國金融嚐試有了前車之鑒。“比起嚐試風險極大的金融資產證券化,中國銀行業提升自身素質更為迫切。”
美次貸危機是前車之鑒
莫里斯在劍橋大學任教時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曾多次來中國訪問並發表演講,擔任中國政府經濟顧問,被稱為“中國經濟愛好者”。
從國際經濟傳導角度來看,莫裡斯認為,美聯儲的量化寬鬆並不得力,美國的問題當然會影響中國,但他並不擔憂這種影響對中國的衝擊,“中國有能力應對這個局面,中國政府鼓勵並推動了很大的固定資產投資。當然,我理解,這會引發不良貸款的擔心。”
莫里斯判斷,中國未來經濟走勢可能還會攀升,而非衰落。他一再強調這是他個人觀點,而中國第三季度的經濟數據確實如他所說,增速扭轉了此前連續兩個季度的下滑,反彈至7.8%,呈現穩中有升、穩中向好的積極態勢。
然而在樂見中國經濟較高增長的同時,莫里斯更關注中國經濟的深層次問題,比如中國經濟結構問題是否改善,金融風險是否下降。他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或是減緩,很大程度上依賴銀行業。“現在銀行在經營方面面臨嚴重問題,我期待中國政府和金融當局能夠採取措施,令銀行走出困境。”
同時,莫里斯對中國的金融資產證券化動作表達了他的謹慎態度。中國監管當局近期擴大了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允許銀行將部分存量信貸置換成標準化債券直接融資。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既是一項改革,也是一項有風險的嚐試。莫里斯指出,“我擔心,央行可能將會允許發行金融證券化資產和金融衍生品。此舉非常危險,也許我有自己的偏見,但是我覺得央行要謹慎。”
金融資產證券化帶來的顯著問題是貸款銀行降低了風險意識,出售貸款證券後銀行無需為貸款負責,必然會降低放貸標準,出現大規模壞賬。第二個問題則是中國在進行金融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由於資產結構太複雜,因此需要一套完善的證券風險評估體係。一旦這些專業評級機構判斷有誤,將對整個市場造成毀滅性打擊。美國的次貸危機是前車之鑒。莫里斯強調,“中國應該考慮這些問題,比起金融資產證券化,中國激勵銀行提升內在素質更為迫切”。
“讓人幣在香港流通”
“在香港地區,人民幣交易是非常紅火的。”莫里斯在訪談中提及自己在香港的觀察,讚成人民幣的國際化。他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是很重要的趨勢,金融領域應該對此給以助力。根據國際清算銀行今年4月份統計數據,人民幣現已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10種貨幣之一。莫里斯說,“世界各國的金融機構都使用人民幣,就像英國也有許多美元業務一樣。中國應該抓住這個機會。美元在世界流通,這使得美元受益。中國可以學習美國的做法,讓人民幣在其他地方流通,比如印尼和香港地區。”
對於未來中國經濟前景,莫里斯有以下建言:首先,對於發行金融衍生品要持謹慎態度;其次,在人民幣供給方面,不要印發過多人民幣;第三,在吸引外國投資時,要以長期為基礎,這也取決於整個經濟環境。“人們擔心外資撤離中國,但是中國經濟總量如此之大,外資的撤離並不會引發擔心。”
(來源:大公財經綜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