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資料圖 |
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作者 汪傳仁)近期,由於“太陽花學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實施被迫延宕,後續貨物貿易協議更是遙遙無期,對於經濟處於低迷狀態,且在區域經濟整合進程中處於落後的台灣而言,兩岸服貿協議的擱置可能成為無法承受之重。特別是在此背景下,作為台灣在國際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韓國,卻相繼與歐盟、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議並生效,且完成了第十輪與大陸的FTA談判,韓國經濟的發展已對台灣經濟產生了較大影響。
一、從台灣與韓國的經濟現狀來看,二者在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及貿易結構方面相似度高,但台灣與韓國的發展差距較大。經濟結構方面。首先,二者都屬於外向型經濟體,經濟成長主要依靠對外貿易。但韓國經濟成長來源相對比較平衡,其出口依存度僅為56.5%,台灣卻高達73.6%。其次,台灣內需市場的表現不及韓國。2012年,台灣內需對經濟成長貢獻較低,島內投資呈現負增長,而韓國的民間消費及投資動能強勁,對經濟成長貢獻超過一半。再次,台灣的出口產品較為集中。自上世紀7、80年代,台灣的電子產業迅速崛起,成為拉動台灣出口的重要力量後,台灣過度依賴電子信息產業。而韓國則保持電子、通訊、光學儀器、鋼鐵、汽車、石化及船舶等其他重工業均衡發展。此外,單就電子產業一項來看,台灣的出口多集中在半導體及零組件部分,韓國卻分散在軟件、通信、半導體零組件等,發展較平均,後勁較足。
產業結構方面。農業是二者的弱勢產業(台灣1.74%、韓國2.6%),也是敏感度和受保護程度最高的產業,所以雙方在與其他經濟體簽訂經濟協議時,對於農業方面都較為謹慎,開放度較低,擔心引起從業人員的反彈。第二產業是台灣與韓國重合度最高的產業(台灣29.5%,韓國39.3%),雙方都有大規模的煉化企業、整車製造、造船、煉鋼及電子產業,且發展時期基本一致,但韓國的進展速度明顯高於台灣。如:台灣裕隆1956年造出來第一台汽車,韓國現代1968年開始造車;台灣中鋼1977年投產,韓國浦項1972年投產;二者的第一家乙烯廠都在上世紀60年代投產;都在上世紀70年代大建造船廠,且具有建造超級油輪的能力。但發展至今,現代汽車世界排名第五,全球前十大造船廠韓國有七個,乙烯產量韓國世界第四,浦項鋼鐵世界第五。2014年,韓國更是計劃投入11.7億元人民幣,推動半導體、顯示器產業的發展,其中34%用於扶持從事該產業的中小企業。而韓國的顯示器產業已連續11年居全球第一。這些都將繼續拉大韓國與台灣的差距。第三產業是台灣與韓國占GDP比重最大的產業,其中,台灣服務業占GDP比重68.76%,韓國的服務業只占58.1%,但服務輸出金額台灣卻不到韓國的二分之一。
貿易結構方面。從台灣與韓國產品的出口目的地來看,二者最大的出口市場和貿易順差來源地都是大陸,最大的區域組織出口市場都是亞太經合組織。2013年,據台灣與韓國的各自統計,台灣出口大陸、出口亞太經合組織及與大陸的貿易順差分別是770.07億美元(下同)、2372.06億、345.5億;韓國則是1458.69億、4079億、628.17億。從出口商品的構成來看,二者出口商品的前五位有60%重合,最大宗都是機電產品。其中,2013年台灣出口機電產品1331.54億,韓國1948.15億。從對大陸出口主要商品的構成看,二者出口大陸商品的前十位重合度高達90%,機電產品仍是最大宗。2013年,台灣、韓國對大陸出口機電產品分別是305.71億、623.7億。綜上可以看出,台灣與韓國的對外貿易在各個方面重合度極高,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