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9日電/中國教育學會前會長顧明遠在參加第九屆亞洲比較教育學會年會上表示,全國執行高考新方案,2017年英語將不再參加統一高考,一時引發議論紛紛。
需要指出的是,顧明遠先生是前任中國教育學會會長,他所表達的內容,並不是來自官方的信息,而只是民間(或者說更多接觸到官方信息的民間)的看法,其所說的,與此前其他一些專家表達的沒有太大的不同,但基本上傳遞了高考改革的思路——即減少科目、文理不分科、英語一年多次考。
目前的高考改革思路,還主要集中在科目改革、計分方式調整上,並沒有觸及高考改革的實質。這可能無法解決當前存在的應試教育問題,還可能出現新問題。
有不少專家和社會輿論把英語不在統一時間考試,稱為退出高考,這是不負責任的解讀。退出高考的說法完全錯誤,即使這樣實行,不放在統一時間考,高考英語還是要考。而社會化考試,從目前的情況看,只是形式上的,而非實質上的。
英語不在統一時間高考,不論是計最高的成績進總分錄取,還是計等級由各校提出等級要求,都沒有做到社會化考試,讓英語回歸本質,也無法減輕學生的負擔。計最好一次成績進總分投檔,是從以前一考定終身轉變為多考定終身;而高考英語計等級,高校在錄取時提出英語等級要求,也不可能如大家想象,就降低了高考英語的地位,在集中錄取制度框架下,教育部門要按一定的規則集中投檔,如果一本院校都提出英語等級要求為A,那些英語為B的學生就無緣一本了,而這些學生以前還可以通過其他科目把英語分數拉上去。仔細分析,會發現這種改革可能帶來一系列問題,包括出現更嚴重的應試傾向,薄弱學校不重視不計分數的科目(因為各地會以計分科目分數劃一本線)、農村學生進名校更難(英語等級低)等等。
很顯然,問題出在集中錄取制度上。我國高考制度最主要的問題,不是考試,而是錄取——用高考成績作為唯一錄取依據,由教育考試部門制定統一的投檔、錄取規則投檔,把所有學生納入一個評價體系,但回顧過去10多年的高考改革,對集中錄取制度改革甚少,總是在科目改革上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