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香港前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馬時亨昨出席畢馬威午餐會,就香港的公共財政形勢發表演講。他認為,本港面臨人口老齡化、政府支出欠缺彈性、稅基狹窄影響收入及未來經濟增長放緩等問題,會令財政狀況在維持現有開支下趨於惡化,估計未來十年財政盈余將逐漸消失。他建議,政府應檢視人口政策,財政支出堅持“應使則使,用者自付”原則,並研究擴大稅基、增加間接稅等。
政府財政須維持收支平衡
據香港商報消息,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早前發表報告指出,若政府開支增長持續超越經濟和收入增長,結構性財政赤字在所難免。馬時亨昨表示,贊同上述報告結論,認為人口老化、支出彈性、收入結構及經濟前景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會令政府財政盈余優勢逐漸消失。而香港作為獨立經濟體,一旦進入舉債度日的時代,或令港幣受到狙擊,影響經濟的穩定性。他認為,政府財政日後必須維持收支平衡,應避免依賴借債,而現在需認清事實,積極尋求解決辦法。
關於本地人口老齡化對公共財政的影響,馬時亨指出,估計至2016年香港平均每4.5個年輕人贍養一名老年人,而到2026年將變成每3個年輕人贍養一名老年人,屆時將出現類似日本現時的老齡化問題,即贍養老年人的支出超過個人薪俸稅收入,進而令政府負債急升。
政府支出與收入結構均存在隱憂。他表示,港府支出欠缺彈性,現時人工薪金開支佔比約70%,而這部分開支金額將只增不減,且未付工程費用佔財政儲備的比例未來或續增。至於政府收入方面,他認為,本地對利得稅及薪俸稅等直接稅種依賴過大,並存在稅基狹窄問題,如利得稅來源僅涉及注冊公司中的11%,且當中64%的收入來自700至800間大公司,若新加坡降低當地稅率,或吸引本港企業移走。
政府薪金開支佔比約70%
面對上述潛在危機,馬時亨建議,政府現時應檢視本地人口政策,在財政支出方面堅持“應使則使,用者自付”原則,研究擴大稅基並增加間接稅比例,以及通過輸入外勞、引進優才等措施,積極增強本港競爭力。此外,對於政府擬增設創新及科技局,他表示支持,認為科技行業可成為經濟轉型動力。至於設立“未來基金”的建議,他就指此舉並不能解決長遠財政結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