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 誰在中南海講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6-03 16:22:59


  中評社香港6月3日電/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行第十五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用好。這一講話內容,被輿論認為傳達出諸多信號。

  據《京華時報》報道,政治局集體學習制度的設立,始於2002年,至今已進行92次集體學習,平均每隔40多天一堂課。12年間,160餘位全國各領域的頂尖專家學者匯聚中南海,先後成為這個特殊課堂的講師。

  在這裡,學者的研究成果得以完整而系統地闡釋,進而影響著政治上的決策;在這裡,中共領導層集體學習的內容,也隱現著中國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誰在中南海講課?

  中南海懷仁堂,是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的“課堂”。特殊的課堂之上,有著一群非常特殊的“學生”:聽課者除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之外,還包括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機構的負責人及各部委領導。

  《高層講壇》主編、海軍大連艦艇學院原副院長崔常發撰文稱,每次集體學習時間約為120分鐘,通常由兩位講師聯合授課,每位講師各講40分鐘,之後用30分鐘討論、提問,最後由總書記作總結發言。對於授課老師的課題準備、講課內容、語言表達,包括語音、語調、語氣、語速等,也會有特殊要求。

  如此高規格的課堂,誰才有資格成為講師?

  查詢歷屆講課老師名單可知,參與集體學習授課的老師,均為經濟、法律、農業、環保、土地等各研究領域的翹楚。至少半數以上的授課老師,擁有海外留學或擔任海外訪問學者的背景。

  這些老師的年齡在40—55歲之間,並有進一步年輕化的趨勢。他們來自國內各大高校、黨校、科學院、黨政機關研究室、軍隊院校及研究機構,以及一些行業性的學會,如中國教育學會、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等。

  至今,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課上,已出現160多位專家學者授課的身影。記者統計發現,中國社科院獲邀參與授課的人次最多,有31人次,其次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獲邀次數為13人次,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和中國人民大學各有11人次,中央黨校有8人次。

  值得關注的還有專業院校軍事科學院,與清華大學講課人次並列為8次,超過北大的5次。此外,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也多次參與講授農業、科技等課題。

  講課內容如何確定?

  據了解,專家學者授課的內容,主要是某一領域的知識和理論,框架基本上是歷史和現狀、問題和對策建議。

  少數學者在幾年後還會被再次選中授課,比如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原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現任院長高培勇、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蔡昉等,其中高培勇在2010年兩度登上中南海講台。

  據《小康》雜誌報道,中央領導集體學習基本上是由中央辦公廳、相關部委、相關科研機構三層協作完成,由中共中央辦公廳牽頭,由中央政策研究室負責選題,交由相關部委負責完成具體工作(主講人和講稿)。

  一般來說,集體學習的課題由相關部委組織課題組,選擇並上報講稿起草人和主講人,經中辦批准後具體操作,講稿最後提交給中辦和中央政研室通過後定稿,但也有中央高層領導親自點題的情況發生。

  對於參與授課的老師,他們從拿到課題到正式講課,一般要準備3個月的時間,不過也有例外。高培勇與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房寧,於2010年曾聯合講授“正確處理新時期人民內部矛盾問題研究”的集體學習課程,則準備了3年。

  高培勇說,早在2007年,社科院就接到了上述課題的研究任務,後經反覆調研、開座談會,甚至去信訪局了解工作,十幾次修改之後方才定稿。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