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1日電/馬航慘劇發生後,美國總統奧巴馬是第一個把墜機事件跟烏東親俄武裝分子明確扯上關係的西方領袖,矛頭直指“任由烏克蘭局勢惡化”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奧巴馬表態後,英國和荷蘭隨即要求歐盟檢討對俄關係,針對莫斯科的新一輪西方制裁,看似箭在弦上。
香港《信報》發文稱,在與莫斯科的對峙中,西方陣營固然唯美國馬首是瞻,但歐盟能否統一立場配合美國,足以決定對俄制裁能否奏效。馬航墜機慘劇發生前一天,奧巴馬宣布了一系列擴大對俄制裁的措施,受影響俄企包括最大國有石油公司Rosneft、第二大天然氣商Novatek、第三大銀行Gazprombank,以及國營開發銀行VEB。
華府“出招”,媒體自然聚焦美國,以致同一天舉行的歐盟峰會得不到應有重視。會上,歐盟首腦雖同樣針對俄羅斯企業、個人以至多邊貸款實施額外措施,惟對俄國敏感產業卻手下留情。歐盟對運用經濟手段打擊莫斯科的保留態度,令西方陣營難以深化對俄制裁,難怪美國外交官員滿腹牢騷,埋怨歐洲國家在俄羅斯問題上拖美國後腿。
歐盟何以無法對莫斯科硬起來?除了各國對俄羅斯能源存在程度不一的依賴,還可從剛結束的歐盟峰會兩件事上尋找更深層的原因,以及觀察烏克蘭危機如何左右歐盟的重大決策。
一、自從烏克蘭局勢於去年底惡化以來,歐盟成員國對怎樣回應危機爭持不下;俄羅斯年初把克里米亞“一口吞掉”,歐盟內部分歧只有更加嚴重。那主要由於曾被前蘇聯入侵或吞併的中歐/東歐國家如波蘭、立陶宛,感同身受之餘,力主對莫斯科“企硬”。另一邊廂,西歐大國如德國、意大利,對保持跟俄羅斯的經貿聯繫看得甚重,除非局勢發展至迫不得已,西歐大國不會輕易順應歐盟諸小的意願,嚴厲制裁莫斯科。
二、除了討論對俄制裁,歐盟峰會還有一個重要議程,就是決定行政機關歐洲委員會多個主要職位花落誰家,其中一職是末代港督彭定康曾經於一九九九至二○○四年出任的歐盟對外事務專員。意大利政府全力推舉該國現任外長莫蓋里尼坐上此位,惟遭中歐/東歐成員國強烈反對,理由是此等國家擔心歐盟外交政策一旦由莫蓋里尼出掌,以羅馬與莫斯科經貿關係之深,難保新任專員不會“見利忘義”,在處理對俄關係上置歐盟整體利益於不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