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1日電/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21日表示,香港銀行的競爭力,並不在於它們能否為股東帶來最大利潤,而是它們的保守作風和穩健經營。
新華社報道,陳德霖21日在香港金管局官網的《匯思》欄目,發表“香港銀行業的監管模式:兩條腿走路”的文章,表明既要對銀行的資產負債風險進行監管,同時也要對銀行的行為和操守進行監管。
陳德霖表示,2008/09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證明了即使超大型的國際銀行,都可能因風險管理不善而出現大問題,而香港銀行即使本身穩妥經營,亦可能因國際金融形勢變幻而受到波及,不能完全獨善其身。
在雷曼迷你債券事件之前,金管局銀行監管重點主要集中於兩方面:第一是監察審視每一家銀行的資產負債表的風險管理,第二是銀行審慎監管政策和法規的修訂和完善。但當雷曼事件發生後,金管局強化操守行為監管,成立兩個新的常設部門(銀行操守部和法規部),對銀行的行為和操守進行監管。
陳德霖表示,這項重要架構改革,大大提升了金管局對銀行業整體經營的監管力度,對銀行也發出一個重要而清晰的訊息:銀行的經營除了穩健、安全的一面,其營商手法和員工的專業操守同樣重要,這符合消費者和投資者在銀行業綜合經營模式下所需的額外保障。
陳德霖表示,香港銀行體系不但規模龐大,而且亦是香港作為財富管理的主要服務提供者,客戶不限於香港居民,在亞洲區和內地的客戶將越來越多選擇使用香港的理財平台。每天銀行會與數以萬計的客戶作出大量的金融交易,要不出大亂子,香港的銀行和所有的從業員都要以專業態度,以客為本,配合金管局的監管要求,香港才可以持續發展,提升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和競爭力。
香港是亞洲區內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其中銀行業近年更是快速發展。全球的100大銀行,有70家在香港都設有分支機構。而銀行體系的總資產規模,亦從2000年的6.7萬億港元,大幅增加至今年5月底的17.7萬億港元。銀行業的發展快於香港經濟整體增長,銀行體系的規模在2000年為本地生產總值的5倍,現時則約為8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