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港媒:美重返亞太 中國處於守勢無有效對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7-25 09:54:02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用中國成語“對牛彈琴”來形容不久前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很貼切。中美關係如今降至上世紀70年代尼克松-基辛格時期以來的最低點。北京和華盛頓不僅對解決國際貿易體系和地區安全等問題存在種種分歧,且在如何界定雙邊關係的關鍵問題上始終說不到一塊去。

  環球網編譯《南華早報》報道,華盛頓稱其在亞太的密集軍事外交同盟活動,是為地區穩定而採取的“再平衡”,而北京顯然視之為遏制戰略。更令人擔憂的是,兩國領導人使用不同的參考點描述雙邊關係:中國領導人談“新型大國關係”,奧巴馬則堅稱關係“新模式”。

  為何北京與華盛頓總說不到一塊去?獲得諾貝爾獎的行為經濟學“展望理論”或許能給出合理解釋。該理論認為,相比最大化地獲取收益,人們願冒更大風險來避免損失。比如,一個衰落的超級大國,常把考慮預防性戰爭作為阻止其地位喪失的一種手段,並願在當前的衝突中加倍努力,而非抽身撤出。

  在華盛頓看來,北京願冒險一搏,或在外交談判中損害美國利益推進其影響力,或為領土利益而咄咄逼人,從而削弱美國影響力。在這種心態作用下,在東海和南海爭端爆發前,奧巴馬的最初參考點是維持現狀,但2012年日本突然對釣魚島改變現狀後,華盛頓開始把這視為在亞太的一種有利戰略條件。於是決定放棄中立,公開支持日本,“重設”參考點——無怪乎北京把美國這種態度視為重大政策轉變。

  另一方面,北京似乎也改變了立場,願意承受更多風險,以彌補在近鄰的外交損失。提出發展新型大國關係是為避免戰略關係不斷下滑,防止出現基辛格所說的一戰前的“英德疏遠”。展望理論還可進一步解釋北京的自負。因為其心態很像華盛頓,重點可能並非令收益最大化,而是減少損失。

  於是,中美間呈現出典型的安全困境,可能成為常態化對抗。要理解當前危機,須認識到若國際形勢變化,相比受損一方,獲益方會更快地重設參考點,同時抵制失利者想恢復原樣的努力。

  迄今,華盛頓的速度遠快於北京。後者處於守勢,一時拿不出有效的地區策略。相比之下,美國“轉向”亞洲經過精心設計,目的是重樹地區影響力。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的參考點仍是美國轉向前的狀態,因為想在影響力之戰中收複失地。結果是,美國著重於在西太削弱中國的“咄咄逼人”,中國則相信咄咄逼人更能阻遏美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