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黃肇松:馬關條約120週年 抗日始自台灣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17 00:48:00


黃肇松:120年過去了,台灣光復也將屆滿70年,但是,歷史不可忘。
  中評社台北4月17日電(作者 黃肇松)城頭逢逢雷大鼓,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竟割台灣去。……糖霜茗雪千億樹,歲課金錢無萬數。天胡棄我天何怒,取我脂膏供仇虜。眈眈無厭彼碩鼠,民則何辜罹此苦?……成敗利鈍非所睹,人人效死誓死拒,萬眾一心誰敢侮?……今日之政民為主,台南台北固吾圉,不許雷池越一步。海城五月風怒號,飛來金翅三百艘,追逐巨艦來如潮。……神焦鬼爛城門燒,誰與戰守誰能逃,一輪紅月當日高。……噫籲!悲乎哉!汝全台……

  --摘自黃遵憲《人境盧詩草箋注》卷八《台灣行》

  今年4月17日是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120週年。這是在1894年甲午戰爭挫敗的清政府,所付出的無可彌補的巨大代價。由清使李鴻章與日本“內閣”總理伊藤博文於1895年4月17日簽訂的馬關條約,要求清政府屈辱的割地賠款,共達21條,其中最受注目、傷害最大的當然是將台灣全島及其附屬島嶼以及澎湖列島悉數割讓給日本。這是清末詩人兼外交家黃遵憲發出“噫籲!悲乎哉!汝全台……”的浩嘆的根由。

  120年過去了,台灣光復也將屆滿70年。隨著時代的推移遞遷,歲月沖淡了不少苦痛的記憶;新世代間頗為頻密的來往,也模糊了當年統治與被統治者之間的溝隙。但是,歷史不可忘,1895年4月17日,確實是台灣被清政府放棄,遭日本侵據統治50年的悲情歲月的開始;然而,也是台灣人民堅決奮起,獨自面對日本軍國主義,進行不間斷的抗爭的開始。據統計,日本據台前八年,抗日人士遭殺害者達32,000人;統治最初20年,被殺害的各類型台灣抗日人士累計高達400,000人,約佔1915年全台3,480,000人口的百分之11.5。如此重大的犧牲,仍無法阻止台灣抗日運動的持續進行,直到1930年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都還在中部霧社,進行慘烈的武裝抗日行動,集體自縊的悲壯結局,震驚世界。

  清政府在1683年設台灣府,以閩南和客家為主的漢民逐漸東移來台,與屬於南島族語系的台灣原住民共同開墾台灣。其後兩百年是台灣墾殖的“黃金歲月”,發展相當穩定,和內地的同質性也高。這一切都因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割台棄台而改變。被台灣前輩作家吳濁流形容為“亞細亞孤兒”的台灣,自此被迫與中原告別,ㄔ亍獨行。

  清廷割台激起台灣同胞抗日的決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