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3日電/有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12億,占總人口的15.5%。據預測,本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超過4億,屆時每3人中就會有一位老人。
2015年4月,民政部部長、全國老齡辦主任李立國表示,我國空巢和獨居老年人近1億,60歲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約有3500萬,要把幫扶困難老年人作為發展老齡事業的重中之重。
一個失能老人壓垮一個家庭在我國並非特例。老年人的長期護理問題,尤其是護理費用問題,是制約養老服務發展的一大瓶頸。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認為,失能失智老人如何托養,不僅困擾很多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社會問題。從青島、上海等地的長期護理保險試水,到北京的公辦養老機構改革、養老照料中心建設,一系列失能失智老年人養老問題正在尋求破題。
北京寸草春輝養老院副院長孫振蘋告訴半月談記者:“目前養老院擁有100張床位,但有500多位老人在排隊等待入住。入住老人中2/3是失能失智者。”
孫振蘋說,失能失智老人對護理水平要求很高,人員、硬件投入都要比自理老人大得多,特別是失智老人。
“即使是經濟條件很好的家庭,找到專業化的養老護理員也很困難。”王振耀說,現在養老護理專業培訓還相當不足。按照估算,我國需要約500萬名養老護理人員,而目前只有30多萬人。通過初級培訓、拿到上崗資格證也就10來萬人。
明確定位,專業養老機構托養失能失智老人
北京市2008年提出“9064”養老服務新模式,即到2020年,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顧養老,6%的老年人通過政府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4%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