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1月23日電/11月20日,人社部發布消息稱,正對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問題進行深入研究,並表示,在制定延遲退休年齡方案的過程中,會充分考慮社會各界的意見和看法,綜合平衡。
人民日報報道,為什麼要延遲退休?延遲到什麼時候退休?是因為養老金不夠用了麼?對這些大家關心的問題,一起來看看人社部的回答。
人社部部長尹蔚民在今年兩會期間曾表示,現行退休年齡政策是上世紀50年代初期確定的,當時我國人口預期壽命不到50歲,現在國情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口的預期壽命已達70多歲,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當前,我國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巨大壓力,勞動力供給形勢嚴峻。據預測,205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將達到38.6%。目前,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3.04:1,也就是3個人養1個人,到2050年將下降到1.3:1,1.3個人養一個人。從國際上看,延遲退休年齡是各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普遍做法。自1989年以來,世界上有170個國家延遲了退休年齡,
此外,許多專業技術崗位,50、60歲的人員正處在經驗豐富、技藝純熟的階段,這種高端人力資源替代彈性是比較低。如果這部分人過早退休,是對人力資本的巨大浪費。
實際上,目前世界上所有國家的退休年齡,除了非洲的一些國家之外,大多數國家都是在65歲、67歲,相比之下,我國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是世界上退休年齡最早的國家。
漸進式的退休年齡政策是世界各國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普遍採取的政策。究竟什麼叫“漸進式”?就是用較長的時間來逐步達到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目標。儘管節奏有快有慢,但總體上是逐步推進。根據人社部說法,可概括為八個字——“小步慢走,漸進到位”,即每年只會延長幾個月的退休年齡,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再達到法定退休年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