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護欄間隙,丈量城市“精細管理”水平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3-31 10:50:41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28日,一位女士雙腿跪地、脖子卡在路邊交通防護欄後沒有掙扎跡象的視頻引起網友關注。據目擊者介紹,女子懷有身孕,事發時無人陪伴。目前,陝西榆林市米脂縣警方確認孕婦當場死亡,已排除他殺,具體死因需屍檢後進一步確定。(3月30日《新京報》)

  現場的圖片經由網絡傳播,很難讓人相信這是一起真實上演的悲劇。然而意外確實發生了。雖說該名孕婦的具體死因,還有待相關部門進一步確定。但若現場人員的反饋屬實,稱該孕婦只是因頭暈而扶著欄杆準備休息從而發生悲劇,那麼這樣的事件就不應該完全被視為只是偶發的意外。而事實上,類似的“護欄殺人”事件也並非第一次出現,2010年與2013年,南京、北京就曾發生過類似的悲劇。作為城市街道上普遍存在的公共設施,屢屢與命案“相連”,就不應該回避公共的追問。

  在住建部於2011年8月通過的《住宅設計規範》中,明確規定了陽台護欄間距應該在11厘米以內。而其出發點即是只有在11厘米內,才不會造成成人和兒童由於頭部伸出而引發的危險。然而,在相關的《公路護欄設置規範》中似乎並沒有相應的考量。如北京2012年公布的《公路護欄設置規範》中,即無對應的標準。住宅陽台的護欄設計與街道護欄當然不可相提並論,但若從安全的角度出發,顯然“有”比“沒有”好,更何況此舉並不會牽涉到額外的“設計成本”,無非是對於“意外”情況的防範是否有足夠的前瞻意識與重視程度。據說,由於沒有國家標準對街道護欄縫隙進行規範,所以當前的製作標準多是業內的約定俗成。那麼,當事故發生後,這樣模糊的“約定俗成”是否更應被精確而規範的“標準”所替代?

  城市發展要注重品質與細節,實現精細管理,這早非陌生的話語。而看似不起眼的街道護欄的間隙寬度,其實同樣關係到一個城市公共設施的安全度與品質。有人講到德國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時就曾舉了這樣一個例子:一般我們常見的窗戶基本都是向外推開的,但德國的窗戶卻都是向內拉開的。原因即是,窗戶向內拉開擦玻璃時很方便。不難想象,當你必須將胳膊甚至大半個身體探出窗外才能擦到外推窗戶的玻璃外側時,當然會增加日常的危險系數。從這樣的細節中不難看出,所謂的精細管理,不過是事先把人的安全和便利放到一個更加重要的程度,把安全風險和意外事件的發生幾率預設到“最大”,從而進行對應的細節改進。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