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保險+期貨” 能否解決農民“靠天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11-27 15:21:44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農產品持續豐收。但是,一直以來農民“靠天收”的局面仍然沒有得到改觀。豐收了,或出現“穀賤傷農”;受災了,或“顆粒無收”。

  如何改變這一現狀?伴隨我國金融市場的快速成長,金融業正聯手打造“保險+期貨”的創新金融服務,目前已經在多個農產品領域試行,並在保障農民收入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

  價格不斷下行 豐產之年“穀賤傷農”

  國內外糧食價格長期倒掛,進口糧食持續衝擊國內市場,從長期上看,依靠國家進行價格補貼的方式,不僅使得市場規律無法正常運行,也造成我國農業綜合競爭力無法有效提升。

  如玉米,在2008年我國開始執行玉米臨時收儲之後,玉米收儲價格持續上漲,玉米產量連年豐收,到2015年底,我國玉米臨儲量已經達到我國玉米一年的總產量。2016年,國家取消了玉米臨儲政策,玉米重回市場定價之後,價格從2015/2016年度臨儲價2000元快速下跌,甚至一度跌至1400元附近。而進口玉米到岸價格也僅為1500元左右。

  如何破解市場化定價之後的生產與價格之間的博弈關係,不僅關係到農民的收入穩定,更是關係到維護我國農業可持續再生產及農業生產安全的關鍵問題。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我國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農業風險呈加大趨勢,亟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市場風險管理機制。”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表示。

  “保險+期貨”:幫助農民規避價格風險

  過去幾年,我國期貨市場的快速發展,其在價格風險管理方面的功能得到廣大工業企業的認可,並被廣泛使用。但如何將這種管理工具運用到農業領域,在農產品定價市場化的大背景下,幫助農民規避價格風險,成為業界關注的話題。

  “從持倉合約規模來看,目前我國農產品期貨品種單邊持倉規模僅為美國的9%。”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指出,目前,進入農產品期貨市場的產業企業總體數量仍不多。

  而對農民來說,期貨專業性太強,基本不懂。吉林省榆樹市大川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孫大川直言,對農業保險更容易接受。

  大連商品交易所相關負責人指出,“保險+期貨”融合保險和期貨兩個行業的特長,符合中國農業生產的特點,“農民專注於生產,金融創新服務專注於應對風險,兩者結合共同應對農業風險。”

  2014年,大連商品交易所聯合相關期貨公司,借用保險理念,創新性地開展了三個場外期權服務“三農”試點項目。2015年8月,推出國內首單基於大商所期貨價格的玉米、雞蛋價格保險;9月,雞蛋價格保險推出,成功探索出“保險+期貨”模式。

  穩步擴大試點 共築農業安全新屏障

  今年以來,證監會聯合農業部、保監會在前期探索基礎上,穩步擴大“保險+期貨”試點。大連商品交易所以玉米和大豆為試點品種,支持開展12個試點項目,要求每個玉米試點項目現貨量不少於1.5萬噸,每個大豆試點項目現貨量不少於1萬噸,都是2015年的5倍。同時,鄭州商品交易所也啟動了“保險+期貨”試點,並選擇棉花和白糖作為試點品種,確定了10個試點項目,涵蓋了8個省份。

  屈冬玉表示,農業部相關部門會同試點地方的農業部門,主動對接證監會、保監會有關部門和單位,共同研究完善試點操作辦法,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議。此外,有關部門和單位要認真研究大連商品交易所探索的“訂單農業+場外期權+期貨市場”模式,如果可操作、風險可控,可在下一步“保險+期貨”試點中推廣。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保險、期貨、農業等領域“跨界”創新合作,正在積極探索形成行業互補、產業聯動的金融服務三農新機制,在推動農業市場化,提供農業綜合競爭力的過程中,共築我國農業生產安全新屏障。

  (來源:新華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