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網評:從《論語·泰伯》中尋找君子氣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5-07 00:17:42


  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網評:從《論語·泰伯》中尋找君子氣象 

  來源:光明網  作者:黃樸民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

  近年來,君子人格、君子氣象成為熱議話題,安徽合肥、浙江杭州等地召開過頗有影響的君子文化研討會。日前,湘皖蘇三地君子文化研究形成合作共識,希望共同發揮君子文化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積極作用。

  君子是中華文化獨有的道德人格概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但源頭既遠,波瀾也闊,對於君子和君子人格的理解,難免有時候模糊不清。要回到源頭去了解君子氣象的內涵,不妨從《論語·泰伯》中尋找答案。

  《泰伯》是《論語》的一篇,其主旨不像《論語》其他諸篇那麼顯著和明確。在這裡,孔子和他的弟子(主要是曾參)或通過對著名歷史人物的評價,或借助直抒胸臆,表達了對大丈夫精神的謳歌,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內心深處的基本是非原則與鮮明價值取向。

  所謂“大丈夫精神”,說到底是一種光明正大、仁慈淳厚、博大寬廣的君子人格。“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君子人格之所以難能可貴,就是因為君子是道德的表率,即所謂“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首先,君子為“仁”,能厚德載物,包容謙讓。孔子表揚泰伯,認為泰伯人格高尚、無與倫比,堪稱道德楷模,“可謂至德也已矣”。而泰伯之所以能達到“至德”的境界,就是能寬容、謙讓,“三以天下讓”。現實中,更多的人是為了蠅頭微利而爭奪不止,為了身外之物而爾虞我詐。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培養博大包容的襟度,必須提倡君子人格的養成。

  君子能“謙讓”,緣於君子能“虛心”,從不自滿、大度隨和,如曾子所言,“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可見,虛懷若穀,方可以有為無;內斂低調,方可以實為虛。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