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教育豈能“早快好省”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7-09-14 14:46:46


  中評社北京9月14日電/4歲起在父親開辦的私塾裡讀書,10歲就考入商丘工學院,最近,一名河南女孩兒“火”了。有人稱其為“神童”,也有人懷疑是“炒作”。但作為一位母親,筆者感受到的卻是心疼。

  上大學,不光意味著學生高考分數超過了某個高校的錄取分數線,更意味著其應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有基本的人際交往能力,有獨立面對各種難題、挫折和意外的能力,有隨時走向社會的能力。那麼,這個稚氣未脫的小女孩兒準備好了嗎?都說3年一個代溝,這名河南女孩兒的同學普遍比她大了七八歲,而且都是通過義務教育正常升學而來,跟她的經歷完全不同,他們能成為朋友嗎?

  這並不是愛心泛濫,而是基於教育規律的反思。即使這名河南女孩兒真是個“神童”,或者說被培養成了“神童”,筆者也覺得這些問題不可忽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只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完整人格的培養。而這一點,需要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努力。我國的義務教育之所以設計為9年,就是因為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況且,這個女孩兒考上的商丘工學院是一所民辦普通高校,學歷為大專,在這樣一所應用技術型高校,要想實現孩子未來“從事科研工作”的想法,難度也不小。即使她將來真的從事科研工作,也不代表早上學這條路能走得更順。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高校一度興起過創建“少年班”的熱潮。在那樣一個科技人才嚴重斷檔的特殊年代,“少年班”為國家的人才培養作出了貢獻,但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十四五歲的少年進入大學,接受“超前”培養,他們同樣被譽為“神童”,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成為行業精英。現在,國內仍然開設“少年班”的大學只剩下了3所。一直以來,不少教育界專家認為“少年班”模式存在揠苗助長的情況,相較之下,一個10歲的孩子通過私塾考上大學,是否更顯操之過急?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旅行,不是一次短跑競賽,僅僅追求“贏在起跑線上”並沒有太大意義,贏了開頭不代表能笑到最後。家長和社會應該努力做的是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使其擁有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並有能力和機會選擇自己未來的人生。如此,即使失敗,也不會後悔。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