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3日電/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學術委在上海市金山區舉辦的都市區新型城鎮化論壇上,組織了一組報告的發布。這組報告顯示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為代表的中國三大都市區,在展現出國際化都市區共性的同時,也越來越體現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徑。都市區產業與空間形態各不相同,城際間人口往來強度差異顯著。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以下簡稱“發改委城市中心”)與中國聯通集團控股的智慧足跡數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慧足跡公司”)通過對三大城市圈的網格人口熱力分析,發現三大都市圈範圍內熱點區域形狀和特征狀態各不相同。京津冀區域內北京一家獨大的現象依然突出,長三角是多中心,珠三角呈現連綿化趨勢,這點在廣佛、深莞之間特別明顯。總體而言,珠三角的城市群發育程度高於長三角,而長三角高於京津冀。
從外來人口的來源地來看,三大都市圈的輻射範圍雖有交叉區域,但各有特點。京津冀外來人口主要來自北方片區,包括了東北、華北的大部地區,具體省份涉及山東、河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而長三角主要來源地為中原以及華東地區,範圍包括江西、河南、山東南部等,珠三角則主要來源於華中、華南和川渝地區,具體包括湖南、湖北、廣西、四川等。這也表明了三大都市圈未來發展將影響帶動的區域,這些也都是潛在的有競爭力的區域。各大都市圈內經濟發展的人才引進政策、第三產業發展等都可以根據人口來源地特征相應調整與適配。
智慧足跡公司總經理李振軍發布了三大都市圈城際人口往來強度Top20,排在前三位的上海-蘇州、廣州-佛山、北京-廊坊。除了以上三對城市外,排名第四的北京-保定聯繫熱度上升,反映國家雄安新區的戰略規劃對人口、經濟的影響。
從外來人口的比例來看,珠三角的外來人口比例超過了53%,為三區之最,其他兩區也都超過20%,京津冀外來人口比例最低。具體到各個城市而言,東莞是外來人口占比之最,而珠三角囊括了排名的前四位。
發改委城市中心學術委秘書長馮奎分析認為,對都市區人口流動、分布的研究具有多方面政策含義。比如,都市區城際人口流動強度,有利於識別與判定同城化現象,對同城化城市的空間規劃布局、基礎設施發展、產業互補融合發展有一定導向作用。對外來人口占比較大的地市而言,政府應制定專門化政策,解決外來人口的配套設施,以及生產和生活問題,提高城市對外來人口的人文關懷,促進外來人口融入城市。從長遠來看,人口紅利的提高,有利於提高城市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