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5日電/6月13日至15日,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在上海舉行,同時作為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人工智能創新大賽在峰會上正式啟動。
峰會現場,億歐公司創始人黃淵普發布《2018中國人工智能商業落地研究報告》稱,過去一年,產業對人工智能期待值很高,各種應用層出不窮,但收獲卻很少。2017年中國AI創業公司獲得的累計融資超過500億元,但2017年中國AI商業落地100強創業公司累計產生的收入卻不足100億元,90%以上的AI企業虧損。
人工智能產業雷聲大、雨點小,AI正遭遇商業落地之痛,是業界人士的共識。
騰訊公司副總裁、AI Lab負責人姚星認為,目前對於實際應用場景來說,人工智能只是輔助手段,而不是決勝力。比如出行方案規劃,人工智能提高的只是人工效率,巨大的經濟效益源於原行業的潛力,而真正的人工智能產業的產值並不高。一方面是因為應用門檻大幅降低,過去企業探索應用場景時需要深厚的數學統計技術,但隨著人工智能開源軟件的普及,企業只需基於國外研究的工程進行複制。
“人工智能產業缺乏的不是算法,而是如何更好地轉化成工程手段。”卡耐基梅隆大學機器學習系副主任、Petuum創始人兼CEO邢波說,人工智能太高深了,為人所知的有自動駕駛、醫療等應用場景,其實最普通的土木工程領域,也需要人工智能技術的變革,但是這些小的應用場景很少有人關注。
在邢波看來,其實並不需要團隊專門為某個細分的場景定制人工智能算法和系統,完全可以用土木工程的思路,把一套人工智能系統分解成不同模塊,進行標準化,就像螺絲和螺母,可以在不同的工業領域根據需求進行組合,“即插即用”,使它能夠覆蓋不同需求的工業領域。“原始數據在一開始就要考慮應用場景需求,建立機器學習的標準方法庫,在不犧牲算法性能的前提下,將人工智能算法、數據處理模型或是系統框架進行高度模塊化設計,分步實現各個功能,使它可以支持不同的應用需求。”如Petuum即將推出的AI醫療系統,可以模塊化成醫療圖像的識別和解讀、病例解讀、藥物推薦等,和醫生的工作流程相匹配,醫生就可以通過組合的方式各取所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