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2日電/在柬埔寨北部暹粒省400多平方公里的熱帶叢林中,藏著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吳哥古跡。20年來,一批又一批中國“文物醫生”來到這裡,參與古跡的修復工作,讓這些世界建築瑰寶重新綻放光彩
“感謝中國文物修復團隊,他們對世界文化遺產作出了貢獻”
在吳哥窟景區的茶膠寺腳下一棵參天古樹前,來自上海的賴女士一家人正在仔細閱讀“中國政府援助柬埔寨吳哥古跡保護(二期)茶膠寺保護修復工程”的展示牌。茶膠寺是賴女士向往已久的吳哥勝跡,“我來到這裡才知道有中國的專家在修復茶膠寺,感覺非常驕傲。”賴女士說,自己以前看過很多關於吳哥古跡的圖片和視頻,這次是第一次親眼看到。茶膠寺經過中國“文物醫生”的修復,不僅大致恢復了曾經的面貌,也重拾了其本身的魅力。
吳哥古跡在199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來自中國、法國、日本、印度等多個國家的文物修復團隊在這裡工作。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副院長許言率領的中國政府援助吳哥古跡保護工作隊負責修復茶膠寺,該項目始於2010年,2018年竣工並即將移交柬方。
茶膠寺是吳哥遺址中最雄偉且具有典型特征的廟山建築之一,代表了公元10世紀末至11世紀初吳哥廟山建築發展的高峰。“茶膠寺其實是一座沒有完工的建築。但這樣反而更具研究價值,它的構造特征和施工工序痕跡,就像一個個‘時間切片’,把吳哥廟宇的建築流程一一展現給世人。”許言一邊爬上茶膠寺的須彌台,一邊講起了關於茶膠寺的歷史故事。
文物修復是專業性極強的一項工作。在修復茶膠寺時,中國文物修復團隊發現須彌台頂端的廟山五塔面臨險情,為確保文物與遊客安全,必須對其進行排險加固。“我們在抱廈入口處進行了鋼結構支護,這些支護措施都是嚴格根據殘損情況量體裁衣製作的,屬於‘可逆措施’。”中國工作隊成員袁濛茜說,當時有國際專家提出質疑,建議使用錨杆加固石構件,將有險情的石塊穿在一起。“暹粒常年高溫多雨,紫外線強烈,錨杆材料老化後可能會破壞文物本體,造成不可逆的損失。”中國專家最終還是堅持了使用鋼結構支護的做法,並得到了認可。
在對抱廈殘損的花柱與門梁採取鋼結構支護措施前,文物專家們非常細心地在鋼結構和石構件之間墊了一層隔離層,用以保護石塊不受損傷。“隔離層是我們挑選了十幾種材料之後才確定的,經過多次比較和實驗,我們發現這種類似於汽車輪胎的材料對石塊的磨損最輕,同時又很結實,可以起到保護支撐的作用。”許言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