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網絡 |
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近期市場出現調整,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一季度績優基金發現,績優基金正在迎來良好業績表現後的規模“煩惱”。多位一季度業績領先的權益投資基金經理表示,在一季度業績光環之下,市場資金大額申購相關產品,使得基金在市場調整之際,仍需對新增規模做出相應安排。負重上陣,讓績優基金經理頗感壓力。
績優基金規模攀升
Wind資訊數據顯示,相比去年年底,一季度權益類基金收益排名前20位的基金產品整體規模攀升121億元,增長幅度達89.96%。績優基金的“吸金能力”可見一斑。
從規模增長的絕對值來看,部分指數型權益基金規模增長數額較大,例如國泰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一季度末基金資產淨值為55.36億元,而去年年末這一數據是25.85億元,一季度新增規模為29.51億元;華寶中證全指證券ETF一季度新增規模為14.53億元。從規模增幅來看,國泰融安多策略、銀華農業產業、前海開源價值成長、前海開源恒遠等主動權益類產品增幅居前。
績優基金規模的攀升,對於基金經理來說,實有不小的壓力。觀察上述主動權益績優基金發現,一季度不少績優基金在權益資產方面已經進行了“降檔”,多只基金的股票倉位有所下降。
“一方面是規模快速放大後,配置節奏相對滯後;另一方面是基金經理主動控制,因為基金規模急劇放大後,對市場走勢的研判以及對新增資金的風險偏好等,都需要做平衡處理,控制倉位,把握節奏,是比較好的選擇。”有基金經理表示。
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了解到,不少一季度績優基金進入4月以來,規模仍在不斷增長,特別是4月中旬市場盤整之前,仍有大量新增資金申購相關績優基金。“公司並未做主動推介,但是市場對產品的關注度高,基金規模繼續攀升。不過,此時基金經理更趨謹慎,不希望出現績優基金業績反轉的‘魔咒。’”有基金公司市場部門人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