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4日在新罕布什爾州,希拉里(左)站在丈夫身旁向支持者揮手。 |
中評社香港2月4日電/《財經》網絡版今天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假設紐約州聯邦參議員希拉里最終擊敗伊利諾伊州黑人聯邦參議員奧巴馬贏得民主黨內初選,並在今年11月的總統大選中擊敗共和黨候選人,那麽美國歷史上將出現首位女性總統。更富戲劇性的是,美國也將迎來歷史上首位由前總統出任的“第一先生”。前總統克林頓將以當選總統丈夫的身份,回到闊別八年的府邸。
不少輿論援引克林頓關於選擇希拉里就是“買一送二”的說法,即希拉里入主白宮,必然將倚仗克林頓長達八年的總統經驗,從而避免新政府常犯的政策矛盾乃至失誤,從一開始就保證新團隊的成熟度。
《華盛頓郵報》副主編大衛·伊格內修斯(David Ignatius)在爲《財經·年刊2008:預測與戰略》撰寫的文章中便這樣寫道,“如果希拉里成爲民主黨總統競選人,她將把歷史往後翻一頁,重回克林頓時代的班底、政策和統治風格……希拉里時代的主題或許可稱爲‘回到未來’。”
文章認為,事實上,自今年初美國大選正式開戰以來,人們在希拉里的競選旅程中總是可以看到克林頓的身影。有時,他只是默默地站在一邊觀看;但有時,他也會走上前台,獨自組織演講來“推銷”希拉里。
曾有分析認爲,鑒於克林頓在擔任總統期間的受歡迎度,他的助選能爲希拉里加分。但美國政治專欄作者克雷恩(Joe Klein)不這樣看。他在1月31日出版的《時代》周刊上撰寫的“克林頓,請走開”一文中指出,克林頓實際上“攪混”了希拉里競選的局。他使希拉里的競選看起來更象是一個“雙候選人”,希拉里自己的政策理念反而變得模糊,雖然希拉里有很强的自主性和能力;他過於主動的出擊有時也適得其反。比如,爲了給希拉里助選,克林頓不惜親手摧毀自己在1992年總統競選中體現出來的超越種族膚色的形象,通過誤導選民來達到攻擊奧巴馬的目的。
在希拉里任上,如果出現危機會有怎樣的結果?克雷恩的回答是,希拉里本人將能夠處理幾乎每件危機,除了處理丈夫克林頓以外。克林頓將很有可能在危機發生時跳出來,向外界發送不同於希拉里的信號,特別是一旦危機涉及到克林頓曾經的專長,比如中東和平進程。
文章說,在克雷恩看來,克林頓帶給希拉里選戰乃至今後可能的白宮生涯的,更多的是負面影響,而非正面積極的作用。
不可否認,透過迄今爲止的美國兩黨的初選過程,可以窺見美國選民對改變的渴求。各位候選人都把“變革”作爲自己競選的最大賣點,縱使是希拉里和麥凱恩這樣的老牌政治家,也都言必談改變。尤其是麥凱恩因爲在社會政策和移民政策上不同於共和黨內保守陣營的立場,贏得了中間選民的青睞。這也是麥凱恩在共和黨內優勢地位的最大保障。
在2004年布什勝選後,民主黨內部一度發出該黨有可能淪爲“永久性少數黨”的哀嘆。所謂“永久性少數黨”,並不簡單指民主黨未能奪回白宮和國會。在2006的中期選舉中,民主黨一舉拿下國會參衆兩院。但這種“永久性少數黨”的威脅並未就此煙消雲散。更深的含義在於民主黨無法在意識形態方面佔據高位,爲美國的政治走向設定方向,扮演“議程制定者”的角色。
不少分析指出,自上世紀80年代里根政府上台後,盡管美國經歷了克林頓兩届民主黨政府,但美國社會的主流思潮依然爲保守主義把握,在國家外交政策上爲“接觸性的保守主義”——保守但不孤立,在國內政治上則是基督教福音教派的思想佔據了主流,社會日趨保守。這也成就了布什前首席智囊羅夫的策略——以爭取右翼而非超越黨派的做法贏得大選。
評論指出,盡管目前各方輿論對新政府上台後美國社會政治會出現變化不存異議,但這種變化的程度大小則衆說紛紜。即便民主黨上台,哪怕是顯得更爲激進的奧巴馬上台,民主黨是否就能帶領美國社會走出保守主義的時代,仍未可知。
從這個角度講,即便克林頓走開了,希拉里就此能夠大展身手,將民主黨帶出“永久性少數黨”命運的假設依然無法獲得求證。
也許,人口構成的變化,民衆對現實認知的改變,美國在世界體系中地位的轉移,才是最終決定美國往哪變,變多少的主要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