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個段子。現在豬肉價漲得厲害,僅有些地方市場價就20元/斤,姑且就按17元/斤算吧。9800元人民幣可換取“中華脊梁獎”,也就是說576斤豬頭肉即可換得“中華脊梁獎”。這幾天的一個早上,去買菜我和豬肉檔口的胡老板商量:我幫你去領一個“中華脊梁”獎,你給我576斤豬肉?胡老板臉色陰沉,把斬骨刀一剁:現金交易,概不賒欠,球脊梁獎,忽悠誰呢?我羞愧得奪路而逃,不就開個玩笑嗎?至於嗎?
但偏有人在乎這名號,9800元就得一個獎,而且是以“脊梁”命名的大獎,以小利而得大名,這般好事豈能錯過?但需要提醒的是,不管是“共和國脊梁”還是“中華脊梁”,讓人感覺都有些虛,出虛汗的虛,虛榮的虛。也許是我們的文化歷來重視“脊梁”的價值,更重視所謂衣錦還鄉的名頭,所以才會有人趨之若鶩,追名逐利。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這本是對“脊梁”的高度評價,但裡頭會成為“脊梁”的決沒有買名賣利的人。當然,問題也不在於倪萍能否配得上“脊梁”稱號,而在於這獎那獎背後的社會心態,雖然我們也有必要去查查“共和國脊梁”與“中華脊梁”之間的關係,和其中的貓膩。
當貧富分化日益嚴重,當功利主義、拜金思想甚囂塵上時,是非標準就會進一步模糊化,失衡、浮躁就會成為普遍的社會心態,道德失範等墮落現象就會是一種必然趨勢。關於拜金,有數據為證。路透社與艾普索斯機構在二十幾個國家做的民意調查中,認同“金錢是個人成功最佳象徵”的,中國人的比例最高,有69%的受訪者認為金錢代表成功,而美國的這個比例僅有33%。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網的類似調查顯示,超過60%的中國人承認自己拜金,超過95%的人認為中國人拜金嚴重。而心理的失衡,則主要根源於社會資源配置格局的不公。自上世紀9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社會變遷意義最重大、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社會階層結構的劇烈、持續、深刻的分化斷裂,而這種階層結構的分化,實質上就是社會資源和財富收入的分化、聚集和整合。並且這種變化是通過市場機制、巨大的收入差距、貪污受賄、官商勾結、大規模瓜分國有資產等不同墮落方式,使得社會資源和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他們是改革的最大受益者;相反大多數民眾雖然在改革開放中得到一些利益,但在資源分享中處於相對被剝奪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