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則消息讓人猝不及防。被熱炒的“年終獎計稅調整,避免多發少得”,轉眼成為讓媒體尷尬的最大烏龍。所謂“調整”的消息,源自一份稱為國稅總局47號公告的文件。不料,媒體熱炒數日後,國稅總局發表聲明,稱該公告系有人盜用國稅總局名義進行偽造,嚴重誤導了納稅人。
年終獎少交稅成了空歡喜一場。面對好消息變成了假消息的心理落差,納稅人不禁困惑,誰敢這麼大膽,冒用國稅總局名義發文?難道權威媒體的信息源也能有假?在國稅總局100多字的聲明裡,人們找不到答案。
這場被“烏龍”的真相,不僅是對百姓期盼的打擊,也是對政策嚴肅性的損害。
令人不解的是,百姓想了解的真相,為何總被主管部門視為高度機密,對外或三緘其口、或諱莫如深。數次油價調整,發改委的態度總是在真相周圍徘徊,上演事先否認,事後突然提價的雙簧。統計局CPI發布也是充滿玄機,任由媒體猜測,倘若工作人員放出消息,便成了嚴重的洩密失職事件。
減稅負、油價、CPI等無一不與百姓利益密切相關。而面對媒體、公眾的熱烈討論,有關部門沒有及時介入,動態發布信息,而是用沉默把真相塵封,任由外界猜測炒作。引發烏龍,最大的失責者是選擇沉默的有關部門。
政策的透明度,是對公民知情權的保護。信息發布與釋放理應考慮百姓需求,由權威部門來主導,與民意互動。中央一再發文要求推行決策公開,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不僅要徵求群眾意見,還要及時反饋和公布。最高法近日也發布新規,相信有了法律撐腰,百姓不怕政府不說話。(時間:8月16日 來源:新華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