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旺季剛至 景區漲聲再起 |
井岡山門票漲了、台兒莊門票漲了……清明小長假期間,不少景區門票爭先恐後地邁入了“百元時代”。歷代先人留存下來的古建園林,大自然雕琢出來的山川風物,以及千百年來在文化的浸泡下韵味橫生的人文遺跡,被當代人或好或壞地簡單修整一下,用栅欄圍起來,就可以收取高昂的門票了,這算怎麼一回事呢?
運營維護成本的說辭基本上可以排除。且不說幾乎所有的景區均沒有公布過成本,即便有所披露,其真實性也頗為可疑。時下很多景區所謂的“維護運營成本”概念本身極為含糊,中間的內容可以隨意置換、添加,具體包括哪些項目,很難有一個相對確定的邊界,在這種情況下,成本的界定當然是一本糊塗賬。再者,缺乏第三方監督的數據披露,很難做到公正透明。
說門票漲價是由於景區之間盲目攀比,也未免有些“盲目”。什麼叫“盲目攀比”?照我看,景區在票價上的攀比,用心清清楚楚,就是擺明了要掏遊客的腰包,從來不擔心你再也不來了,反正國內的遊客多得是。可見,漲價雲雲,並不存在什麼“盲目”一說。
至於說地方財政對於門票收入的依賴,也並非是什麼新鮮的說法。可以說,一直以來,只要是收費的行為,地方政府都是歡迎的,斷沒有不依賴的問題。景區門票是這樣,高速公路收費也是這樣,還有其他種種收費項目,其背後都有政府影影綽綽的影子在。事實上,沒有地方政府的支持,景區門票也不可能水漲船高,頻頻上揚。
說到底,景區門票高昂的關鍵,在於權力與資本的合謀。漲價的原因在於此,漲價的底氣更在於此。地方政府既能從漲價中收獲真金白銀,經營者也能從漲價中牟取利益。這種“模式”既是行政的,也是市場的,怎麼說都游刃有餘、進退裕如。可以說,地方政府與景區經營者之間早已形成了默契。(時間:4月5日 來源:長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