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期間,不少景區門票爭先恐後地邁入了“百元時代”。“玩不起”,本不是什麼大了不得的事。旅遊這行當,本來就是玩得起的就玩,玩不起的就不玩。但是,如果將“玩不起”與地方政府高喊的發展“旅遊經濟”的口號聯繫起來,似乎就不大對稱了。
眾所周知,近年來,幾乎所有地方都把發展“旅遊經濟”作為地方的一大目標,列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有旅遊資源的地方,自然不惜一切代價地開發和推介,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旅遊資源;沒有旅遊資源的地方,則想方設法地“創造”旅遊資源,“製造”旅遊產品,“編造”旅遊故事。不然,潘金蓮、秦檜、西門慶等歷史上的反面人物,也會成為地方政府發展“旅遊經濟”的油頭。
既然如此重視和渴望發展“旅遊經濟”,自然就應當把吸引遊客放在第一位,從而在吸引遊客方面多想一些辦法、多做一些文章,讓遊客願意來、願意留、願意消費。而不是宰一個是一個,把遊客的興趣一次耗盡。
問題就出在這裡,出在“旅遊經濟”也只不過是滿足眼前政績需要的幌子。轟轟烈烈地把旅遊資源開發出來,把廣告做出去,把遊客吸引過來,然後再用高門票、高收費,甚至各種亂七八糟的行為把遊客的錢騙過來、搶過來後,就將其永遠推出景區大門。少林景區發生的一切,就是最好的例證。而景區門票邁入“百元時代”,則是“旅遊經濟”全面金錢化的綜合反映。
景區瀏覽人數多、運營維護成本高,是事實。但是,這決不是門票漲價的根本原因。因為,門票並不是旅遊的唯一收入,甚至可以說不是主要收入。現代旅遊,更看重的門票之外的收入,如吃飯、住宿、購物、娛樂等,如果這些項目開發得好,收入遠大於門票收入。杭州西湖免費向遊客開放以後,非門票收入就出現大幅增加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