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被認為是鐵路白色污染罪魁禍首的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在被禁產禁用14年後,如今被重新允許進入市場。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第21號令,對《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目進行局部調整,其中之一便是在淘汰類產品目錄中删除了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簡稱發泡餐具)。
發泡餐具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在十多年前就有相當的社會共識,可國家發改委在不給公眾任何解釋的情況下,卻突然對其“刑滿釋放”,實在讓人詫異,這背後究竟有什麼文章?我們不想去猜測發改委的立場,但對這樣一個公共問題,一個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產品,卻還是有幾個問題要問問國家發改委。
一問,解禁發泡餐具的理由是什麼?按照大家的理解,主管此事的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不僅是要協調相關產業發展,更要站在宏觀層面,站在社會經濟發展全局的高度制定產業政策,一個14年前就被禁止的產業,突然解禁,總不會是無緣無故吧?總是要有個理由和根據吧?既然這樣,發改委不妨先公布下解禁的依據是什麼,是此前大家對發泡餐具認識有誤,政策誤殺了該產業?還是發泡餐具產業有了革命性的技術創新,徹底解決了環境污染和安全問題?
二問,發泡餐具到底安不安全,中塑協所稱的安全無毒,究竟有沒有經過權威部門的科學檢測?如果有權威報告,我們期望發改委和中塑協將之公布於眾,打消公眾對發泡餐具的顧慮。事實上,老百姓對發泡餐具並不陌生,這些年雖說禁止其入市,但由於監管不力,一些小餐館還是在偷偷使用。它給老百姓的印象是——有味道,裝熱東西會變形,油多容易滲出,這樣的東西真安全無毒?
或許,發改委會說,那些有味的都是不合格的,現在中塑協與企業簽訂《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了。先不說中塑協沒有公布到底與哪些企業簽訂了承諾書,具體內容又是什麼,市場上的發泡餐具合格率是多少?且看看,這些年類似的承諾書有多少是靠譜的?就拿食品安全來說,政府每年都簽訂承諾書,可食品安全管住了嗎?更何況是一個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的協會,它與企業簽的承諾書到底有多大意義可想而知,中塑協敢說自己對產品質量負責,對公眾健康負責嗎?如果不敢,所謂的承諾書頂多是個公關秀罷了。
三問,作為曾經的鐵路白色污染罪魁禍首,不能降解的發泡餐具,回收處理難題解決了嗎?一個產業的發展,除了要考慮企業利益外,更為重要的要考慮對社會的影響,如果可能會造成重大的環境污染,即使發展得再好,社會貢獻值也是負數,應該在禁止發展之列。發泡餐具當年之所以被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不可降解,嚴重污染環境。
“若填埋處理,會占用大量土地,污染環境;若焚燒處理,會釋放大量有毒有害氣體。”美國環保局早就指出:“這種材料可以對人類健康、野生動物、水生環境和經濟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回收處理難題沒有破解就貿然解禁,這樣的做法顯然是不負責任,愧對子孫後代的。
作為一個涉及公眾利益的問題,即便解禁也不能是發改委說了算,更不能由中塑協說了算。如果非要解禁,也應該讓民意充分表達,讓不同的利益主體充分博弈,而不是某個部委幾個人閉門造車,最終讓全民來為利益集團買單。(時間:3月29日 來源:溫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