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牌之於機關,猶如面目之於個人,不掛牌的政府大樓等於是自遮顔面。不敢“正名”的辦公大樓,在遮遮掩掩的姿態下,是自知理虧的遮羞?還是文過飾非的掩過?如果說,當地政府不掛牌,是因為認識到在豪華大樓裡辦公值得羞慚,好歹還是迷途識返,讓公眾看到改正錯誤的曙光。
記者在安徽某縣採訪發現,豪華的縣委、縣政府大樓前竟無一塊醒目的標識牌,甚至一些當地群眾都不知道這是縣委、縣政府所在地。據當地幹部透露,這座大樓是前兩年以“商務中心”名義新建的,由於擔心被群眾舉報,當地政府搬進去後至今沒有掛牌。
蓋樓之初就假冒“商務中心”的名義來巧立名目,大樓落成後坦然搬進去辦公,可見,不掛牌並不是當地政府知羞而悔悟,而是為了遮掩自己的過錯,以為“低調”地搬進豪華大樓,可以避免公眾的關注,並進而避免被舉報、被曝光、被處理。
從巧立名目到悄悄進駐,縱觀該縣政府大樓的建設和使用軌跡,其中精心設計的痕跡一目了然,絕對不是一時的疏忽大意,而是充滿了明知故犯、瞞天過海的意味。
其實,你掛牌或是不掛牌,大樓都在那裡;你叫“商務中心”還是“行政中心”,老百姓都看在眼裡。掩耳盜鈴式的遮掩,掩藏不了超標準建設辦公樓的事實。
明明知道國家嚴令禁設豪華的樓堂館所,明明知道氣派的大樓無法“隱身”,明明知道老百姓雪亮的眼睛擋不住,卻偏偏要大興土木,這是雙重認識偏差導致的荒謬行為:其一,認為超標建設樓堂館所鮮有嚴厲處分,總以為可以大事化小;其二,認為樓堂館所建設不是為了滿足私欲,總以為不會追究個人責任。對樓堂館所禁令的意識淡薄,導致了執行中的行為隨意。
暫且不說興建樓堂館所的決策,是否涉嫌幹部意圖“撈錢、撈票、撈面子”甚至搞迷信。也暫且不說,民生和發展的資金需求嗷嗷待哺。即使國家和百姓都錢袋充盈,即使主管興建樓堂館所的領導幹部毫無私利沾染,財政的錢、就可以隨意被權力部門支配嗎?財政的錢、納稅人的錢,每一分錢都應該屬於公共利益、服務公共利益。而任何機關、單位的樓堂館所都是部門利益,為部門利益而從公共財政中巧立名目地“割肉”,顯然是違紀違法之舉。
自作聰明的機關,不僅是此縣一處,“商務中心”也不是機關大樓唯一的假名,在全國新一輪清理、遏制樓堂館所的行動中,必須樹立起嚴肅查處一些掩耳盜鈴的典型項目,必須對典型案例中的個人“一鞭一條痕”,清除糊裡糊塗的思想認識,才能杜絕假裝糊塗的錯誤風氣。(時間:8月13日 來源:山西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