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兵通過核潛艇反應堆艙。 |
中評社北京11月6日電/《環球人物》雜誌發表作者倪光輝的文章說,深秋時節,我突然接到通知,要立即出發去採訪我國第一支核潛艇部隊。這個消息讓我著實有些興奮,雖然從事軍事報道數年,但與核潛艇部隊“親密接觸”還是頭一次。
長久以來,對中國核潛艇部隊的報道少之又少,它像隱蔽在幽暗海底的藍鯨,游弋在人們的視線外。這只龐然大物如何在深海中潛行、隱蔽,最終向“敵人”發出致命一擊?在採訪前,我腦海里不斷閃現著軍事大片中的情節。
“海底藍鯨”,大國佩劍
很快,我和同行的記者一起抵達海軍北海艦隊某潛艇基地。這裡是一個天然良港,靜謐的港灣內,一艘艘核潛艇扶波靜臥,龐大身軀反射著黑黝黝的冷光,透出凜凜殺氣,讓人有些不寒而栗。
它為什麼神秘?在官兵的講解中,我逐漸認識到這些“海底藍鯨”的重要。
核潛艇被譽為“大國佩劍”,是國家安全的戰略盾牌。曾有軍事學家斷言:“只需要一艘戰略核潛艇,就可以讓一個現代化國家退回石器時代。”這說法也許過於絕對,但新中國成立後,領導者們認識到了核威懾力量的重要性。為打破世界軍事強國的核訛詐、核壟斷,毛澤東主席發出偉大號召:“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核潛艇可以做到“平時核威懾,戰時核反擊”,能在祖國需要時發出雷霆一擊,給敵人以毀滅性打擊。建設一支強大的核潛艇部隊,是國家的使命,也是歷史的召喚。
在眾人的不懈努力下,1970年12月,我國僅用了10多年的時間,就讓第一艘核潛艇轟然下水。與此同時,由36名海軍精英官兵組成的第一支核潛艇部隊,也開始了艱難的探索歷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