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54偵察機接近釣魚島。 |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環球時報引述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12日文章,原題:中國在東海發出信號? 2012年日本政府從私人手中買下具有爭議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後,中國海警開始對島周圍12海里領海線內進行定時巡邏。中方不斷增加巡邏船只,這也增加了地區兩大經濟體之間衝突或事態升級的風險。但日本海岸警衛隊公布的中方巡邏的每日記錄顯示,去年秋天以來,中國的行為模式出現耐人尋味的變化。我們並不願僅從這些數據就對中國的策略進行過多解讀,但從北京以往的危機管理和強制外交來看,戰術性的、實實在在的行為是其暗示加劇或減緩緊張的一種重要手段。
去年10月以來,中國在釣魚島領海的巡邏頻率大幅降低。之前中國在該海域每周巡邏多達4次,但在10月份,超過3周沒有過一次。此後(數據截至4月4日),巡邏頻率下降並保持相當穩定,平均每兩周約一次。如何解釋中國巡邏頻率的這種變化呢?
一種可能是,10月舉行了一些重要的亞洲外交活動,包括APEC、東亞峰會和東盟+3會議,中國領導人出訪東南亞,美高官訪問該地區……北京在這個密集外交時期減少巡邏次數,可能是為改善中國形象。
另一種可能是,變化只是統計上的異常,比如跟2月初中國春節期間中斷巡邏有關。但即便不算春節,中國在該水域的巡邏頻率也大大降低。且雖然2014年春節沒巡邏,但2013年春節有。換言之,中國領導層這次選擇了停止巡邏。
第三種可能是,北京在利用減少巡邏發出信號,表明中方願意不讓事態進一步升級。去年夏天,中國政府重要分析家和學者的一次會議就認為,“迫切需要”控制海上衝突的風險。考慮到安倍去年12月參拜靖國神社後中日政治關係進一步下滑,中方減少巡邏次數顯得更加意義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