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八一飛行表演隊新塗裝殲-10戰機雙機起飛訓練。 |
中評社北京5月1日電/中國軍網報道,4月的華北,空軍某機場,春光明媚。
空軍八一飛行表演隊抓住難得的可飛天氣,連日組織高難課目訓練。在飛行指揮塔台,有一個集參數曲線列表、模擬座艙等為一體的顯示終端,顯示出空中每架飛機的發動機、座艙內各種儀表等重要參數,為地面人員提供飛機空中狀態“遠程監控”,給人的感覺就像在收看電視現場直播。這台“直播機”的學名叫“飛行安全綜合監控與支持系統”,是由空軍某航修廠研製的,一季度剛剛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筆者驚訝地得知,這已是該廠近4年來獲得的第三個同等級獎項。
說起這個航修廠,在行業內可謂“大名鼎鼎”。他們把空軍賦予同類單位的飛機部附件修理任務這項“主業”完成得游刃有餘,工廠部附件修理能力達到近500項、年均數千件,連續9年被空軍評為裝備修理質量先進單位。2011年,他們作為軍內唯一單位參加首屆航空維修檢測技術及設備展覽會,共有30餘項自主研發的地面檢測設備參展。與此同時,他們還在圍繞空軍戰鬥力建設開展科研創新這個“副業”上取得驕人成績,先後4次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近50項二、三等獎,5項國防專利獎,絕大多數科技創新成果在部隊推廣應用。
作為一個團級單位的航空中心修理廠,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飛機部附件修理,並沒有硬性科研任務,為什麼多年來能夠在影響空軍戰鬥力提升的技術支持上屢屢獲得突破?該廠領導一句話道出一份強烈的責任感:“在事關空軍戰鬥力建設的大事上,無論分內分外、職位高低,無論個人還是集體,有光就發出來,有力就使出來,每個人都應衝鋒陷陣、敢於擔當!”
航修廠由於工作性質原因,技術人員多數來自機務保障一線,有些人與飛機打了一輩子交道,最清楚飛機上缺什麼、戰鬥力提高需要什麼。絕大部分國產戰機裝備的“黑匣子”,就是該廠上世紀90年代自主研發的。當時正是因為部隊有需求,激發了一群自嘲為“粗手大腳的修理工”的萬丈豪情,只用短短幾年時間,他們就與相關院校合作,研發出被40多位專家教授認定某些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黑匣子”。此後經歷6任廠長、7任政委,續力攻關完成了三代“黑匣子”的升級研製,並在陸、海、空軍部隊多個機種一大批戰機上安裝了該系列產品,迄今為止,他們仍是軍內唯一掌握這項核心技術的生產廠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