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20日電/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2月15日報道,中國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次試驗,可能擴大量子雷達對隱形飛機的探測距離。在《物理學評論通訊》本月初發表的一篇論文中,來自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詳細描述了他們的試驗,試驗首次表明,弱值測量法——一種新興的量子測量技術——可以探測到此前無法探測到的信號。
報道稱,這項技術利用非常“輕柔”的方法反複測量次原子微粒的量子態,對於極弱信號的探測,比如隱形飛機的雷達特征,可能格外有效。
江蘇省南京大學一位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量子學家提醒說,這是“實驗室成果,還不成熟,現在還不能立即投入實地使用”,不過這位量子學家又說,這項研究有可能“擴大量子雷達的探測距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量子學家已經制造出世界上首個量子衛星,今年8月份發射成功,還打造出世界上距離最長的地面量子通信網絡。
報道稱,根據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的資料,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人員還參與開發了中國首部量子雷達系統。今年早些時候,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宣布,中國量子雷達技術的有效探測距離達到100公裡,是境外量子雷達原型探測距離的5倍。
中國認為,美國及其盟友的隱形飛機對中國的地區利益構成重大威脅。日本上個月接收了首架F-35隱形戰鬥機,今後,中國很可能被更多的隱形戰鬥機與轟炸機包圍。
報道稱,量子雷達系統產生成對的、處於糾纏狀態的光粒子,即光子。光子對中的一個光子被發射出去,另一個則留在雷達站。鎖定目標位置後,一些光子就會反射回來,通過與雷達站內保留的糾纏光子進行匹配,就能確認是光子的“身份”。通過測量反射的光子,研究人員可以計算出目標的物理屬性,比如大小、形狀、速度和攻擊角度等。但是,量子雷達有一個主要難題是反射的光子數量較少,并且與目標的距離越大,反射的光子數量越小。理論上的極限距離稱作散粒噪聲極限,如果超過這個距離,即便在最優質的觀測條件下也無法探測到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