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英文的選舉節奏,仍是緩慢而凌亂。資料圖 |
中評社台北8月15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民進黨主席、“總統”參選人蔡英文訂9月12日啟程訪美,按往例這是一項“面試之旅”,美方重視程度關乎其對參選人的看好度,從陳水扁、謝長廷當年的選前訪美行程即可看出差異。美方接待蔡英文規格是否比照扁當年尚不得而知,惟蔡訪美前的聲勢、對兩岸議題表態、“空心政見”風暴等,都會有所影響。
綠營“總統”參選人選前赴海外“學習之旅”,已成既定模式。2008謝長廷被扁貪瀆案拖垮從未被看好,“學習之旅”僅聊備一格另當別論。比較扁蔡選前鋪陳則可明顯看出,扁當年的選舉操作是成功的,好運讓他遇到藍軍分裂就上了;相較之下,蔡英文雖重用扁昔日大將操盤,整個腳步卻緩慢且凌亂。
扁打2000年選戰時,聲勢躍升關鍵是1999年3月提出的“新中間路線”,在此之前他透過台大教授陳明通安排,密集接受田弘茂、林正義、朱雲漢、吳玉山等藍綠學者“私人授課”。“新中間路線”目的在訴求中間選民,強調扁當選後不會在兩岸關係走偏鋒,提出後一炮而紅,一下子就把氣勢拉起來。
扁當時是在選前一年提出“新中間路線”,聲勢起來後,有一整年時間經營、衝刺。選前8個月,1999年7月民進黨臨全會,扁更正式提出“新中間路線”做為大選主軸。反觀,現在距離2012年1月大選投票日只有5個月,蔡英文的“十年政綱”、政策白皮書還遠在天邊,兩岸政見也只有一句抽象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迭被嘲諷是“空心蔡”,在這種情況下聲勢起不來很難怪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