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專譯:中國和日本到底誰才是“伏地魔”?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1-09 00:20:08


  中評社1月9日電(記者 陳承編譯報道)中日兩國駐英大使先後向英國《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撰文互稱對方為“伏地魔”的事件引發全球關注,美國彭博社(The Bloomberg)7日刊發觀點專欄作家佩塞克(William Pesek)的評論文章問到,中國和日本,到底誰才是“伏地魔”?文章對此分析指出,在這件事情上,中國和日本都並沒有成為互相指責的臭名昭著的“伏地魔”,這一事件實質上影射出中日兩國領導人都需要依靠在外交上採取強硬立場以保證國內政策的推動,贏取民意支持。但文章指出,中日雙方用“伏地魔”這種頗為魯莽的外交語言指責對方則是一個令人擔心的信號,顯示兩國彼此間的敵意程度之深,中日之間在當下如此緊密的經貿聯繫恐怕都不能平息這兩個亞洲大國之間的緊張態勢,東亞局勢堪憂。文章編譯如下:

  倫敦通常不是一個可以尋找到中日緊張關係加劇跡象的地方。但中日兩國外交上採取的“超現實”的針鋒相對的手段卻充分說明東北亞局勢正在加速惡化。

  中日兩國駐英大使間的爭論由1月1日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在《每日電訊報》上發表的評論文章開始。劉曉明的文章指責安倍在去年12月26日參拜靖國神社,稱安倍正把世界引領上“危險的道路”。文章隨後直接把現代日本比喻成《哈利·波特》當中臭名昭著的惡棍“伏地魔”。

  日本駐英大使林景一(Keiichi Hayashi)於6日在《每日電訊報》上發文作出回應,指責北京才是“伏地魔”。“有兩條道路擺在中國面前”,林景一在文章中寫道,“一個是尋求對話,恪守法律規則。另一個是扮演“伏地魔”的角色,釋放出軍備競賽和緊張局勢升級的惡魔。”

  人們很容易被中日雙方的這種誇張言辭所吸引。但中日雙方這種互相的攻擊卻是一個令人擔憂的信號,而且還讓人質疑中日之間的商業關係是否強大到能夠阻止這兩個亞洲大國直接發生衝突。

  《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雜誌的卡茨(Richard Katz)去年12月30日發表了一篇名為“為何中日兩國經濟關係仍在進步(Why Chinese-Japanes Economic Relations Are Improving)”的分析文章。文章認為,安倍參拜供奉著14名甲級戰犯和戰死亡靈的靖國神社是一件小事。事實上,中日兩國間的經濟關係重要到難以被輕易割斷。“中國,”卡茨寫道,“已經能夠將經濟從政治分離出來了”,中國意識到它需要賺日本的錢,就像日本需要中國的市場一樣。

  我不確定卡茨的話是否足以概括中日之間的這種緊張關係,安倍輕率地參拜靖國神社只是中日緊張關係體現的一種。在安倍參拜靖國神社之前,中國領導人就已經感受到民意要求對日本採取強硬措施的壓力了。中國在去年11月宣布單方面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就為中國領導人民意得分不少。鑒於中國正在國內實施一系列改革,有理由相信中國的領導人會繼續與日本“玩到底”。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