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斐濟離島MANA清澈的海水。(中評社 楊犇堯攝) |
中評社楠迪2月22日電(記者 楊犇堯)近日,中評社記者走訪位於南太平島上的斐濟群島,感受澳洲邊陲島國的風情。
斐濟51%為斐濟族人,44%為印度族人。斐濟被英國殖民的時間是1871年,與香港相近,據記者了解,當時英國殖民者發現斐濟人的勞動效率低下,於是陸續引入了大量的印度勞工參與當地原材料的加工,1916年契約勞工制度結束後,很多印度勞工選擇作為佃農或自由土地開發者留在斐濟,並從此逐漸發展成斐濟兩大民族之一。
記者觀察到,斐濟的一大特點就是“慢”,"Fiji Time(斐濟時間)”是當地的一個流行詞彙,嘲諷外地人必須適應當地的辦事效率,點餐時候,等待30分鐘至1個小時是常態,而如果向服務員要求一把叉子,或許要叫上兩至三次,因為他們時常把客人的要求忘記,然而,斐濟族人熱情好客,對人友善,見到外地人會大聲呼喚“歐拉(你好)”,“慢”和熱情構成了斐濟對中評社記者最深刻的印象。
斐濟是好萊塢的寵兒,早在上世紀1932年,美國公司就在這裡取景拍攝那個年代的《魯濱遜漂流記》;2001年,美國影星湯姆·漢克斯在此拍攝《荒島餘生》更是讓斐濟在西方世界名聲大噪,更多有關“求生”“漂泊”“墜機”題材的電影來到斐濟取景,同時也有大量西方遊客慕名前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亞洲、特別是中國遊客來斐濟旅遊。
據了解,斐濟共和國位於南太平洋,瓦努阿圖以東、湯加以西。該國的群島共包括了330個島嶼,當中一半島嶼為無人居住。當中維提島和瓦努阿島兩個主要島嶼的人口占全國的87%。國家名稱是源自東加語的“島嶼”,並變為斐濟語的“Viti”。
斐濟於1970年從英國獨立,1987年發生了兩起軍事政變,第一次是有人不滿政府由當地的印度裔壟斷,第二次是要求廢除君主立憲,實施共和制,以總統取代總督,其國家名稱也從當時的“斐濟自治領”改為“斐濟共和國”。1990年改名“斐濟主權民主共和國”。1998年再改為“斐濟群島共和國”。2006年5月6日,議會選舉舉行。
2006年12月5日,斐濟武裝部隊司令弗蘭克·姆拜尼馬拉馬稱,軍方已完全接管政府並控制了全國,解除總理恩加拉塞的職務,他本人暫時代行總統職務。[2]12 月6日,過渡政府總理喬納·塞尼蘭加卡利宣誓就職 。2007年1月4日,姆拜尼馬拉馬宣布將總統職務交還給約瑟法·伊洛伊洛。1月5日,姆拜尼馬拉馬宣誓就任過渡政府總理。2011年,恢復原國號“斐濟共和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