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協同創新中心兩岸共同事務合作治理平台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彭莉(中評社 王秀中攝) |
中評社廈門4月10日電(記者 王秀中)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是海內外最早成立的綜合性台灣研究學術機構,也是國內最早招生、學科最齊整的涉台人才培養機構。圍繞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涉台人才培養工作的模式與特色,兩岸協同創新中心兩岸共同事務合作治理平台主任、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彭莉9日在高等院校涉台機構人才培養工作會暨“海峽交流文化中心”揭牌儀式上表示,台灣研究院以台灣研究交叉學科設置為特色,培養了一批涉台專業知識的專門人才。未來,台灣研究院將本著“固本培元、強化主幹、開枝散葉”的理念,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質量。
彭莉回顧了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的發展歷程。1980年,在中央對台領導小組組長鄧穎超批示下,台灣研究所成立,並於2014年正式獲批國家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2013年經教育部批准,台灣研究院設置了台灣研究交叉學科,已於2015年開始招生。其目的是培養一批既扎實掌握某一學科的基礎知識,又全面了解台灣政治、經濟、歷史、文學、法律、教育等涉台專業知識的專門人才。
全院現有專兼職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6人。多年來,台灣研究院共培養了各類碩、博士研究生400餘人,其中境外生46人。
在人才培養方面,台灣研究院以雙導師制、跨校聯合培養為特色,並協同高校間課程自由選擇、學分互認,以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台灣研究院強調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在海峽兩岸建成7個駐點教學與研究基地,中心三校學生已有三百餘人次赴台灣駐點研究室進行在地研究和調查,並與東京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萊頓大學等多所國際高水平高校合作,推動人才培養國際化。
從就業情況來看,台灣研究院就業率連續多年都在90%-100%之間,在校內所做就業滿意度中調查中位居前列,已畢業學生中半數以上在從事涉台工作。畢業生分布於國台辦等政府部門、全國各高校與研究機構、中評網等媒體行業以及司法和部隊系統等其他機構。
|